建水县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建水县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杨凤珠

杨凤珠(云南建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4300)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415-0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3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2-3],自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漫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初始称之为“人感染猪流感”,后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其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输入性病例、二代病例、本地病例和社区聚集性病例四个阶段。2009年11月22日,建水县报告某中学发生1起甲流聚集性疫情。本文通过对该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探讨甲型H1M1流感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预防控制措施,以期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建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检测报告资料。

1.2病例定义

甲型H1N1流感病例: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4]判定。

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7.5℃)伴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之一者,为本次调查的流感样病例。

1.3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的个案调查表填写相关内容。采用面对面调查和跟踪治疗,结合现场调查,追踪、登记、健康告知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描述病例发病过程、流行病特征。现场调查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业人员负责,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治疗、跟踪登记、健康告知和实行医学观察由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负责。

1.4实验室检测方法

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为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标本采集后置于密封的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内,塑料袋密封,用冷藏箱(4℃~8℃)于24小时内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果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2结果

2.1疫情概况

该校位于城区西南边,共有6个年级,57个班,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421人,并配备校医4人,学生主要来自本县及州内各县市。

11月22日至12月3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例。

2.2临床表现特征

86例流感样病例中均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2℃,其中40.0℃以上的4例,39.0℃~39.9℃的43例,38.0℃~38.9℃的39例;咳嗽71例(占82.56%);咽痛54例(占62.79%),;出现头痛的48例(占55.81%);四肢乏力或酸痛34例(占39.53%);流涕或鼻塞11例(占12.79%)。86例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2.3流行病学特征

2.3.1时间分布首例流感样病例的发病时间为11月22日,后自11月25日开始陆续有病例发生,11月27日,病例数最多(39例,占45.35%),之后每日发生病例数开始下降,12月1-3日分别为8、4、1例,末例病例于12月3日发病。

2.3.2年龄性别分布86例流感样病例中,男性55例,女性33例,男女比例为1.67:1。以13-18岁年龄组的病例最多56例,占病例总数的65.12%。

2.3.3病例班级分布86例流感样病例分布在6个年级57个班中,以高一年级学生为主(37例),占病例总数的43.02%。其中高一(3)班和高一(4)班相对较多,分别为18例和12例。

2.4感染来源分析

首发病例为高一(3)学生,11月16日周末及州庆放假回家,19日返校,21日开始出现不适,自觉发热(当时未量体温),伴咳嗽、鼻塞等症状,自行到校医室就诊,给予克感敏、Vc、桑菊感冒片,症状有所缓解,继续在校上课。11月22日再次出现发热等症状,老师将其送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自11月25日开始陆续有病例发生。

2.5所采取的防控措施

2.5.1自11月25日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并按相关指引实施停课措施,对例现症病例实行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2.5.2向学校发放宣传甲型H1N1流感宣传单和海报,并对师生进行教育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教导学生正确洗手、避免用受污染的手接触眼睛、鼻、口等以及打喷嚏或咳嗽时遮掩口鼻等防控知识。

2.5.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甲型H1N1流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5.4通过对现症病例实行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无新病例发生。12月10日县疾控中心对该校甲型H1N1流感措施效果进行评估,符合条件后同意其复课。

3讨论

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的技术指引,结合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该起疫情为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可能为外县输入感染,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其传播方式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感染。在该起疫情中,首例病例发病后未被及时隔离或自觉佩戴口罩,与其他同学密切接触,导致疫情在短时间内在多个班传播。流行病学调查后立即采取隔离治疗病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从传染源上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疾控中心及时派出专业人员对该校教室课桌椅、宿舍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进行全面的终末消毒,利益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

及时做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调查处理工作,严格规范管理疑似病例,是做好疫情预警预测,及时发现疫情的发展动向的有力手段[5],有利于阻断疫情在学校等集体场所的传播,有利于对疫情的防控。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是防止疫情向社会扩散的最好方法[6]。截止12月10日,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该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第二代病例。

参考文献

[1]崔荣敏,隋力军.一起学校乙型流感爆发疫情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00.

[2]陶然,尚世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50-252.

[3]余健民.甲型H1N1流感的诊治与预防[J].江西医药,2009,44(4):368-37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EB/OL].[2009-05-08].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0907/41719.htm.

[5]罗会明,李建中.流感与人禽流感的预防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28.

[6]黄建始,杨明.甲型H1N1流感社区医生应该知道的几个问题[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40(8):78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