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颅内感染患者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颅内感染患者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喻蕾

喻蕾(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11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法对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4年1月进行过颅内感染治疗的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分别对每例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化验,比较不同疗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X2=4.5714,P<0.05),治疗后的脑脊液各项指标(白细胞数量、糖浓度、蛋白质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00,-2.1697,2.1476,P<0.05,均P<0.05)。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法能够显著提高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有益于颅内感染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万古霉素鞘内注射静脉注射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015-01

目前,颅内感染在神经外科治疗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神经外科手术后较易引发。由于抗生素在重病症中疗效甚是显著,特别是高效广谱抗生素问世,更是为抗生素在医疗方面开辟的更大的新天地,同时也为颅内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措施。临床上,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通常采用静脉给药,但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万古霉素在脑脊液中不能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1],而且颅内感染病菌中耐药菌较多,同时静脉给药疗程长费用高且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2]。近几年,临床上多改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通过脑脊液脑屏障反向扩散作用使得药物易于进入脑组织,以达到有效治疗颅内感染。本文通过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16例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9例,女7例,年龄40~69岁,平均(50.2±4.9)岁;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2.4±5.1)岁。两组患者均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等。

诊断标准:神经外科手术3天后患者临床表现体温超过38.5℃且呕吐、脑膜刺激呈阳性;脑脊液中WBC计数值超过1×107/L,其中白细胞数量超过12×107/L,糖浓度小于2.2mmol/L,蛋白质定量超过0.45g/L[3]。经我院诊断,抽取的30例病患均符合上述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即均为颅内感染患者。

1.2方法32例患者进行颅内感染治疗前,均根据具体情况再次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过敏测试,然后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在尊重患者并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观察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具体步骤为:腰穿后缓慢流放出感染的脑脊液约40mL,然后将10mL生理盐水稀释过的万古霉素缓慢注入鞘内,用时约30分钟,一天一次。对照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一天一次。两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再次进行检查化验,采集数据,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疗法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1.3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至少一项指标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并分析数据,不同疗法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率)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疗法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鞘内注射疗法)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注射疗法),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714,P<0.05)。详细见表1。

表1两种不同疗法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经过两种不同疗法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体温、白细胞数量、糖浓度、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25.1519,2.7505,-3.5098,2.1396,P<0.05或P<0.01;和t=24.9993,2.6892,-2.3440,2.1476,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脑脊液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00,-2.1697,2.1476,P<0.05);但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t=8.6361,P>0.05)。详细见表2。

表2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x-±s)n=16

注:组内治疗前后相比,aP<0.05,b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cP<0.05。

3讨论

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较易并发颅内感染,包括脑膜炎、脑肿胀和脑炎等。颅内感染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患者及家属、医生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发现、治疗,以免留下不必要的后遗症,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颅内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3天左右出现高热头痛,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质含量偏高、葡萄糖含量偏低。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用来预防和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所造成的感染。但是由于其很强的肾毒性及耳毒性,传统上意义上被用作“最后一线药物”,用来治疗其他抗生素药物均无法治疗的严重感染,因此,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需严格把控,杜绝滥用。万古霉素在临床上通常采用两种注射方式进行治疗,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鞘内注射可配合腰穿同时进行,而且药物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不经过血脑屏障,可使药物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效果较好,同时降低静脉大剂量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风险[4]。与之相比,静脉注射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大,且费用较高。本研究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发现,两种治疗对患者颅内感染病情均有显著改善,但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法,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静脉注射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促进脑脊液水平的恢复正常范围。与此同时,我院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患者的治疗机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诸如如在进行开颅手术时可采用逐步暴露法,使术野暴露范围尽可能的小,或者减小分流管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同时杜绝手术者手套破损,置管后创口各层严密缝合,避免脑脊液漏。

综上所述,颅内感染患者行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法的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柏基香,顾云霞,苏雪琴等.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75-76.

[2]张文斗,张学创.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448-5450.

[3]粱永平,马晓东,管清亮,等.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用药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2):269-271.

[4]王正锐,高永清,李平.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