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与HBeAg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与HBeAg相关性分析

李德法

李德法(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福建厦门3610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185-01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与HBeAg相关性,为临床判断病毒复制状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以及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60名,抽取血清分别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结果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阳性率为83.3%,而且Pres1阳性主要出现在HBeAg阳性模式中。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相关性,是反映HBV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eAg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是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金标法、ELISA、HBVDNA检测等技术。作为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BeAg和前S1抗原(Pres1)的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分析其血清中HBeAg和前S1抗原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病毒复制状态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其病程均超过6个月;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3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照组为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名,其中男35名,女25名,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29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空腹条件下抽取外周静脉血3ml,并分离血清。

1.2试剂与仪器HBV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前S1抗原ELISA检测试剂购自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使用BIO-RAD全自动洗板机和全自动酶标仪进行洗板和读数。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统计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两组数据的百分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

2结果

2.1乙型肝炎患者HBeAg与Pres1关系比较36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阳性率为83.3%,44例HBeAg阴性患者中Pres1阳性率仅为40.9%,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85,P<0.01)。

2.2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关系在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乙肝患者中,Pres1阳性率达到83.33%;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乙肝患者中Pres1阳性率为43.33%,约为前者的一半。说明Pres1与HBeAg有一定相关性。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世界性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容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故HBV感染的早期诊断愈加受到重视。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组分别编码前S1、前S2和S3三种主要蛋白,前S1抗原由108或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位于乙肝病毒外壳的最外面,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前S1抗原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乙肝病毒附着和侵入人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机体的整个周期中,前S1抗原的独特功能使其能够较充分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直至病程的转归过程[2]。本研究中,80例研究对象中HBeAg阳性共36例,阳性率45%;HBeAg阳性患者当中Pres1阳性30例,占83.33%,明显高于其在HBeAg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模式的前S1抗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三阳”模式。“小三阳”模式的前S1抗原的检出率稍高于HBsAg阳性、抗-HBc阳性模式。前S1抗原阳性主要出现在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中,但在无HBeAg存在的其他乙肝标志物阳性模式中前Sl抗原也可检出。有学者报道,部分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抗病毒治疗之后,其HBeAg可出现转阴,但经HBVDNA分析,仍可检出活跃的病毒复制,这一现象可能与HBV基因组前C区发生变异,导致HBeAg表达障碍有关,但病毒仍然在进行复制。

由于HBVDNA的检测成本和技术等因素,造成应用上的局限。本研究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Pres1的测定简单,操作易行,容易在各层实验室进行广泛开展。作为HBV复制的指标,其对HBV常规五项检测具有补充作用,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还可用于筛选献血员的常规检测,以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学忠,吴祥,黄秀琴.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S区编码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33-34.

[2]姚云清,张定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及其清除机制[J].中华肝胆病杂志,2002,10(5):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