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

贺琴英高敏燕

贺琴英高敏燕(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医院感染办湖北老河口441800)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HIV/AIDS一般知识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度,提高防护意识。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5名医务人员进行HIV/AIDS一般知识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和暴露后的紧急创口处理知晓度高,对HIV的特性和暴露后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早期预防用药不了解。结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344-01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范围逐年扩大。我院2008、2009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各一例,2010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例,而2011年1月至今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例。随着医务人员接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医务人员已成为职业感染HIV的高危人群。为了解医务人员对HIV职业防护的现状,控制医源性感染HIV,我院感染办于2011年6月份对全院205名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有关HIV职业防护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的对象我院临床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205人,其中医师78,护士127人。本科学历99人,大专学历187人,大专以下学历19人。职称:中高级职称121人,初级职称84人。工龄≤5年的81人,工龄为5-15年88人,工龄>15年36人。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不记名方式。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共发问卷212份,回收205份,回收率97%。

2结果

HIV/AIDS一般知识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3讨论

通过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和暴露后的紧急创口处理知晓度高,对HIV的特性和暴露后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早期预防用药不了解。

⑴加强HIV/AIDS及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宣教HIV对外界抵抗力不耐酸碱,对常温和常用消毒剂均敏感,医院里所有符合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灭活HIV,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脆弱病毒,但在周围的温度下可存活很长时间[1]。医院是HIV/AIDS患者集中的场所,医院环境中被HIV污染的机会很大,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频率高,对暴露后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的知晓率只有40%,导致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均大。我院有一例因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后发现是AIDS病人时,全科室有6个护士称护理该患者时发生职业暴露要求预防服药,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护士不愿意接近或护理患者时感到恐惧,影响对患者的态度。可见增强医护人员对该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上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消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医疗操作时的紧张感,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⑵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①针刺伤②割伤③抽血④直接接触。暴露于感染HIV血液的针刺伤或割伤的HIV感染的危险性平均为0.3%,即99.7%的针刺伤或割伤暴露并不会导致感染。眼、耳、口暴露于感染HIV血液的危险性据估计为0.1%。破损皮肤暴露于HIV感染血液的危险性估计低于0.1%。完整皮肤上的少量血液暴露可能没有任何危险。还没有HIV传播是由于少量血液暴露于完整皮肤(短时间内,及滴血暴露于完整皮肤)的病例记载。因此医务人员自身应当增强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认识。

⑶提高标准预防措施的依从性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都具有传染性,尽量减少与患者血、体液不必要的接触,严防锐器刺伤,正确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手卫生制度。有发生喷射性操作时戴防护面罩。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时立即冲洗、消毒,根据暴露后危险性进行评估,包括伤口的深度、接触血量和时间的长短、病人血中HIV病毒滴度、空心或实心针等,决定是否预防服用药并定期随访,上报相关科室和单位。医务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其态度和行为都发生相应改变[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帮助[3]。

参考文献

[1]尤飞龙.艾滋病的医源性感染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59-560.

[2]杨芸,郝春霞,王郁英,等.山西省四市(县)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930-2932.

[3]彭凌,林燕,郑舟军,等.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及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6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