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刘向月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肿瘤化疗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置管化疗。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与静脉炎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1%VS37.49%),(X2=4.92,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21.88%),(X2=4.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可使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静脉炎发生率有效降低,安全性较高,对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

PICC主要是外周静脉穿刺以后予以置管,需要长期静脉输注,此法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血管没有较大损伤,患者的适应性较强,在肿瘤化疗与需要长期静脉输注的患者中广泛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解剖十分复杂,操作困难,很容易产生相关并发症[1]。本研究探究了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与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64例肿瘤化疗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2.6±11.5)岁。观察组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4.6±12.2)岁。两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置管化疗。PICC管采用三向瓣膜,长度在40~55cm左右,留置时间6d~5个月,采用3M透明敷贴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渗血、静脉炎、感染以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情况密切观察,同时,对其出现的原因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1%,比对照组的37.49%低,(X2=4.92,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6.25%,比对照组的21.88%低,(X2=4.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

3讨论

3.1渗血的产生原因与护理对策

渗血主要是在穿刺的过程中,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合理,压迫时间较短,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穿刺侧肢体活动过量所造成的。置管前应该对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停止服用抗凝剂,穿刺以后对穿刺点进行5~10min的按压。穿刺过程中禁止直刺,活动受限的患者,防止在受力侧与僵直侧与肌紧张侧进行穿侧[2]。

3.2感染的产生原因与护理对策

感染原因通常为导管穿刺与护理时没有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或者输液、管路受到污染,导管口皮肤受到感染等。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采用碘伏棉球对穿刺点进行外敷,随后覆盖无菌敷贴,指导患者保证穿刺处的干净与干燥,使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一定情况下,可将导管拔除,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有效的抗生素[3]。

3.3导管堵塞的产生原因与护理对策

导管堵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产生导管堵塞的过程中,应该对外在因素重点考虑,查看导管是不是被夹闭、打折、脱出等;查看是不是输入过药物导致沉积与血栓等情况;查看是不是有效冲洗等。针对血栓产生的导管堵塞,可采用肝素盐水进行轻柔的回抽,试着在管腔内将凝血块抽出,还可以采用尿激酶溶栓,多次回抽,促使药液有效摇匀使管腔充满,120min后采用注射器进行回抽,发现存在回血就可停止。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选择脉冲正压封管,能够对导管堵塞情况有效预防,出院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换药冲管。

3.4静脉炎的产生原因与护理对策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PICC置管并发症。导致静脉炎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分别为机械、化学与细菌。其中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在穿刺后的2至3d出现,主要表现为穿刺点上方顺着静脉方向产生条索状的变化,部分皮肤有红肿、触痛感。主要是因为穿刺后肢体过于曲肘,引发导管对静脉内膜产生刺激作用,导管置入部位的静脉走向较弯曲,置管难度较大,且反复送管,导管较粗,穿刺技术不熟练等。因此,在置管以前,应该采用科学的管材,对穿刺静脉有效评估,可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血管,适宜选取右侧路径,由于左侧路径相对较长且弯曲,极易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在置管后的前5d,对局部温湿敷,3至4次/d,对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可有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主要是因为患者本身对导管材料出现反应,血管内膜对输入的强刺激药物不可耐受。因此,在置管以前,消毒剂干后实施穿刺,防止消毒液伴随穿刺针进入而引发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通常是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较低与部分感染导致的。在导管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对患者的穿刺部位敷料定期更换[4]。

总之,PICC置管可使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静脉炎发生率有效降低,安全性较高,对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冬妮,田丽,田丹,等.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274-275.

[2]胡静.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14-215.

[3]宫新玲,姜丽燕,刘玲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1-232.

[4]杨章蓉,宋丹,钟丽.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