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昆虫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赵宇辉

赵宇辉(七台河市七煤集团医疗中心新兴医院154600)

【中图分类号】R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073-02

【摘要】目的讨论昆虫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人们一直用10%硫黄软膏涂搽治疗疥疮,可用10%苯甲酸苄酯乳,10%克罗米通乳。

【关键词】昆虫性皮肤病诊断治疗

一、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传播的皮肤病,也是全世界流行的皮肤病。新中国成立前患病率很高,新中国成立后疥疮患病率很低,但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人口的流动使疮疥在全国传播开来。

疥螨是亲人、亲动物的寄生虫。一个健康人身上爬上5~6只疥螨即可发病,发病者有外出住旅店史,或睡他人床铺过夜史,或远道亲戚来访俩人睡在同一床铺上的病史。

1.临床表现成年人依据指间的丘疹、水疱、结痂、鳞屑,加上外阴部疥疮炎性结节即可诊断疥疮。特别讲究卫生的人也可被他人传播上,症状极不典型。最严重的感染者全身均是疥疮,皮损融合成大片,上面覆盖着很厚的结痂被称为“挪威疥”。如患者全身有无数的抓痕,尤于夜晚搔抓最剧,考虑患者可能患疥疮。要找到疥螨,在疥虫隧道中肯定能找到。如看到弯弯曲曲的隧道,在隧道口处点一滴蓝墨水,墨水会沿着隧道而显示出来,这时用钝的外科手术刀刮取标本放在载玻片上,很容易找到疥螨和大量的疥螨卵,即可确诊。而疥疮炎性结节是变应性反应,往往找不到疥螨,但瘙痒程度超过疥疮,而且病期久长。

2.治疗历史上人们一直用10%硫黄软膏涂搽治疗疥疮,从颈部以下到膝以上,包括两上肢全涂上10%硫黄软膏,每日1次,不更换衣服、床单,连续涂药3日即可把全身寄生疥螨,包括疥螨卵全部杀灭。除了10%硫黄软膏外,可用10%苯甲酸苄酯乳,10%克罗米通乳,自颈至膝部全部涂药,每日2次,3~7天才能治愈。治愈后更衣、换床单及被褥,洗澡。疥疮治愈后还会有些瘙痒的后遗情况,数日后会完全消失。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使用林丹即1%r-666乳剂(商品名疥宁,疥得治)治疗疥疮,是国内老专家们一致反对的,r-666众所周知是属于有机磷农药类,是有毒性的杀虫剂。有人利用它的毒性来灭疥螨,虽然说明书上明确要求外用药24小时内要洗掉,不洗掉经皮吸收会造成中毒死亡。且医生开药会认真告诉患者24小时后一定要全洗掉,如果做不到,结果是疥螨未被杀死,反而使人中毒致死。有人报道过全身涂有机磷农药治疗疥疮中毒而死亡的病例,所以外用有机磷农药杀疥螨,会因药物中毒致人死亡,千万不能尝试。

二、虫咬皮炎(昆虫皮炎)

虫咬皮炎是个笼统的病名,凡是被各种昆虫叮咬后发生的皮炎多叫昆虫皮炎或虫咬皮炎。会飞的昆虫叮咬躯干、上肢,爬行或会跳的昆虫一般咬足和小腿。夏秋季患病率很高,像蚊子、跳蚤、臭虫、螨虫等多会咬人。尤其是夏季,孩子被昆虫叮咬的机会很多,因为孩子的肉嫩、肉香,更容易吸引昆虫来叮咬。

1.临床表现昆虫叮咬可以发生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也可叮咬手和足。毒性小的昆虫叮咬之后可以看到皮肤上有潮红的丘疹,而中心顶部必有刺咬口,而且还可以看到抓痕。毒性较大的昆虫叮咬后释放的毒液会使人体皮肤发生张力性的大疱,疱内为组织液,不痒但会疼痛。有的孩子整个夏秋季经常被昆虫叮咬,防不胜防。

2.防治发生昆虫皮炎后应注意搞好室内卫生,床单、被褥在阳光下晒一晒,室内搞干净,必要时放一个驱蚊器,防止被昆虫叮咬。孩子睡觉时,薄薄地盖上毛巾被或布单,防止裸露皮肤。已被昆虫叮咬,可外用些止痒药,如炉甘石洗剂,或用些清凉油即可。主要是想办法预防被昆虫叮咬。如果小狗、小猫身上带有昆虫,要好好予以消毒、清洗,以防宠物所携带的昆虫咬人。

三、水母皮炎(海蜇皮炎)

海洋中有一种水生动物叫水母(有的地方叫海蜇),它有像降落伞一样的躯体,有数十条像鞭子一样长长的触须,在触须上有许多刺胞,小的水母像小鱼那么大,大的水母可重达几吨。虽然在大海游泳有安全区,但不能防止水母混进来,当水母接近人时,它会把触须打在人的皮肤,触须上有无数个刺胞,刺胞中有毒液释放,令游泳者立即感到疼痛,上到岸来发现躯干、四肢的皮肤上有一条条像被鞭子抽打一样的条纹,又红又肿,而且非常疼痛,水母的毒液在刺胞中,而刺胞沾在皮肤上掉不下来。如果被大水母侵袭,受伤面积很大,甚至会造成死亡。

如被水母蜇伤,应立即把患者救上沙滩,就地用干布或干沙搓搽,把残存在皮肤上的刺胞去除掉。也可用碱性洗液,如碳酸氢钠肥皂水或明矾水清洗干净后回房休息,惟一可以用的是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1%硼酸溶液在皮损处做冷湿敷,既能止痛,又能消炎,减轻症状。口服苯海拉明、西咪替丁、曲吡那敏会有效。

四、匐行疹(幼虫移行症)

匐行疹是指某些沙、土中的幼虫钻进人的皮肤,在皮肤中呈线状来回潜行的一种皮肤病。

本病好发于赤脚行走者的足部,以及爱玩砂土的儿童手部,偶尔裸体睡在砂砾上者也可发生于躯干部。凡是寄生虫中的钩虫或线虫,其幼虫(包括通过猫、狗的粪便中的幼虫)在土壤中发育,当人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就会遭到幼虫的侵袭。

1.临床表现这种幼虫在土壤、砂砾中,当人赤足行走,一旦有皮肤破口幼虫侵入就发病。幼童玩砂土,偶尔会遭到幼虫的侵袭,幼虫钻进皮肤后,曲曲弯弯乱爬,结果在皮肤上呈现一条弯弯曲曲隆起的红色线条。这些线条是幼虫爬行时组织对它的反应,在幼虫处即顶端可以看到一个小丘疹,这是幼虫所处的位置,自觉瘙痒,搔抓后会使皮损不典型。少数患者会发生幼虫过敏综合征(Loeffler),即一过性的浸润性肺炎,血液、痰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说明身体对幼虫侵袭的一种变态反应。

2.治疗匐行疹不治也能自愈。治疗可以口服阿苯达唑(肠虫清)100毫克,每日2次,3~5日即有效。儿童服阿苯达唑干糖浆200毫克,顿服即可治愈。

五、丝虫病(热带象皮病)

丝虫病指的是丝虫目线虫科的丝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丝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患丝虫病患者被蚊虫叮咬后,人体内的丝虫蚴进入蚊虫的体内,蚊子不发病;带虫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时,丝虫蚴通过口器进入新宿主的体内。国内主要是班氏丝虫病,人是班氏丝虫的惟一宿主,主要流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区儿童、成年人均可被感染并传播。丝虫蚴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和淋巴结。

1.临床表现被感染后经过4~5个月的潜伏期才发病,早期有发热、寒战、咳嗽、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皮肤上呈现丹毒样皮炎,经过若干年后小腿和阴囊、女阴可以发生淋巴管阻塞而使局部呈慢性淋巴水肿,小腿或阴囊可肿得很大、很粗,表面可有蛙卵形的水囊疱,小腿肿胀很严重。皮肤很紧时,触之压力很大,一直到足部都可肿胀,一条腿粗,另一条腿正常。患者走路呈跛行,偶尔某一处破溃会流出清水样的淋巴液,把裤子浸透一片,这时局部肿胀能减轻一些,淋巴液停止流出后,肿胀的小腿又似象皮腿样粗大,表面很粗糙。发生在阴囊的象皮肿因与裤裆摩擦发生破溃,淋巴液流出的几率较高,所以患者的裤子总是湿的。

2.防治最根本的预防是消灭蚊子,不要让蚊子叮咬。发病后应服用乙胺嗪(海群生片),成人100~200毫克,每日3次,连服7~8日。可以配合用绷带包扎或打绑腿,现在可以用弹力尼龙袜来减轻淋巴水肿。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