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浅议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任卫彬

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最深厚的推动力量,应加强对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群众享有免费或者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大力开办文化交流活动,带动群众对于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加速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丰富我国文化的种类,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的形成,以及国内的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发展与繁荣。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和谐精神的构建为先导和基础的。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防止两个视角的偏颇:一不能只着眼于现实的具体操作,用日常的具体目标代替战略思想,缺少大视野;二不能只着眼于道义文化理解,用单一的愿望代替现实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思考,。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还应关注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首先是精神和谐与文化和谐。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专业化的演出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各类专业演艺群体逐渐成熟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引导非专业化的群众文化是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积累可滋生出大量精彩的专业文化形式;专业文化的成熟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在人才共享上也起到了互补的功效。对于任何文化形式来说,人才都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专业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二者在人才资源上可实现共享与互补。

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培养生态文化队伍和完善生态文化建设设施来实现的。首先,可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其次,可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现象等,并非完全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者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的。群众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最为主要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尤其是提高生态道德水准。使人们在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拥有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知识和道德习惯,并自觉养成遵循和保护生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使其更容易把群众思想、行为和情感统一到生态建设中,把生态发展目标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群众文化的基本功能

I、民族民间文艺和群众文化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群众文化吸收了民族和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和形式。人民群众通过亲自参与,才艺得到了展示,心理得到了满足,情绪也得到了释放,这是专业艺术团体无法替代的,也是民族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为显著的优势与特色。民族民间文艺朴实无华、鲜活直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今天,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健康的思想内容,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建设进步的基础,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任重道远、责任重大。首先,应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提供硬件设施;应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重要的是以街道文化站为龙头,抓好基层文化活动和本街道辖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扶持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创建社区文明大院结合起来。其次,应培养群众文化专、兼职干部队伍。把群文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四基建设相结合,抓好群众文化的软件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注人新的活力。再次,应高度重视群众文学艺术的创作。以展览、培训、文艺演出和法律知识竞赛的形式,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用先进的群众文化去鼓舞、教育、激励人们。

3、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大众性和参与性,在人民的文化生中占有突出地位。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主要表现在文化上,最为明显的就是自我欣赏、自我参与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而且人们的欣赏口味逐渐趋于随意,审美需求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如一家人同台展示风采的家庭文艺比赛,故事会、读书节等,都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性。人们在观赏和参与的同时不仅愉悦了身心,也提高了艺术情趣。这说明,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自我意识很强,参与性广泛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在形式上表现更为多样性,加之群众文化的消费者是一个范围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年龄、阅历、知识结构和欣赏水平都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满足他们的业余文化需求,就要在群众文化管理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三、群众文化建设开展的具体途径

1、首先应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传统模式和体制。其次,应注意相关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通俗创作能力的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进行经验学习,以提升群众义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此外,应加大投入并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器乐设备和音响设备,毕竟通俗的现代艺术也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

2、建设广场文化应当注意以下三个要素。首先,广场文化应避免政治和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化。广场文化应有利于人们日常劳作疲劳和压力的减轻,使人们的精神享受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广场文化应考虑大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审美心理。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且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较低.因此,应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应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铲除低级趣味和与我国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落后的精神垃圾。

3、群众文化不应拘泥于任何环境和方式,而应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