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

李慧敏1王春园1李艳2

李慧敏1王春园1李艳2(1四平爱龄奇医院136000;2四平中心医院1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038-02

【摘要】目的回顾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病人的早期治疗和护理在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死率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34例的治疗和护理,分析早期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总结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死率的重要意义。结果2例肺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病人中,剖宫产术后第5天1例。早期自行下床活动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尿2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并发症较凶险,对于单侧下肢肿胀的病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早期正规化护理,这样对于预防肺血栓栓塞等并发症,降低致死率非常重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和护理对策预防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早期造成肺血栓栓塞的并发症较常见,预后较凶险,有较高的致死率,临床上对于治疗比较重视,但护理对于本病的预后也很关键,如果不加强护理,肺血栓栓塞的并发症会明显增高,回顾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34例的治疗和护理,我们统计的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中,2例肺血栓栓塞病人均与早期不当活动有关,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科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中,年龄从17岁-91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骨科手术后6例,长期卧床5例,肿瘤5例,剖宫产术后6例,血液高凝状态14例。

1.2诊断方法:34例住院患者,以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为确诊依据。单侧下肢皮温皮肤颜色下肢蓝色炎性白色炎性水肿升高加深涨痛疼痛征疼痛征有3024221500无41012193434单侧下肢肿胀30例,皮温升高\皮肤颜色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骨科手术后6例,长期卧床5例,肿瘤5例,剖宫产术后6例,血液高凝状态14例。

1.3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比较多,特别是40岁以上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而纤维蛋白的溶解性降低[4],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及易脱落,在基层医院,特别是没有条件行腔静脉滤网植入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张溶栓治疗,目前没有试验证明尿激酶溶栓治疗在预防肺栓塞方面优于抗凝治疗,所以我院对以上病人进行抗凝治疗。

1.3.1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增大,并可启动内源性溶栓过程.肝素5000-10000单位静脉注射一次,以后以1000-1500单位/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其达到2倍于对照值,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2次/日,皮下注射10天。

1.3.2华法林在应用肝素后6天开始应用,2.5-5毫克,每日1次,5天查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5]。

1.3.3孤立的腓肠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栓塞的机会很少,可暂不用抗凝治疗,仅加强护理(如下述),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向上发展趋势在应用抗凝治疗。

1.4在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护理措施如下:

1.4.1心理护理:因本病疗程长,治疗难度大,费用大,恢复慢,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详细介绍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以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经济条件好的住入家庭式病房,创造舒适的治疗修养氛围,让其感受家一般的温馨[2]。

1.4.2患肢的护理:绝对卧床10-14天,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在患肢输液用药\按摩及热敷,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健侧下肢使用下肢空气波压治疗,每天2次,对下肢进行气囊压迫,产生搏动性的充气以加强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使静脉完全排空,保护瓣膜功能[1],有实验证明间歇性气囊压迫有加快下肢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密切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皮温\肿胀程度,在两侧下肢大\小腿中部及踝部3处同一水平作标志,每天测量1次并与健侧对比周径,了解治疗效果,根据患肢肿胀消退情况,2周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下床后指导患者穿戴医用弹力袜,直至出院后坚持使用3-6周。

1.4.3抗凝药物应用的观察和护理:观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P)延长至2-2.5倍之间,并观察尿颜色及是否有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1.4.4潜在并发症的观察:严密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咳嗽\心悸及气促等征象,争取早期发现肺栓塞的并发症,健侧肢体每天被动活动3次,每天做屈伸动作20次,预防卧床健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4.5健康教育:指导老年病人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预防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手术病人应早期活动,手术时避免预防应用大量止血药。

2.结果

2.1水肿完全消退,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8人,出现血尿的3人。

2.2发生肺血栓栓塞2人.其中1人剖宫产术后第5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转科途中发生肺血栓栓塞,经抢救恢复。1人入院第2天未听劝告自行下床,突然血压下降,胸闷,经抢救后恢复,3天后咳血,16排CT示肺梗塞

3.总结经过对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体会如下: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在基层医院,没有条件行腔静脉滤网植入的情况下,行抗凝\抗栓治疗,在积极的护理配合下,治疗效果也比较好,有实验证明溶栓更易造成血栓脱落,危险性更大.严密的护理观察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2例肺血栓栓塞病人均与早期不当活动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对于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应提前进行预防.骨科或妇科手术,中老年如有血液粘度增高等危险因素,在接受超过1小时的手术前应采用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前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5000单位,以后8-12小时1次直至患者起床活动.急性心肌梗死用肝素治疗也同时对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利[3]。

参考资料

[1]卢伟杰,余楠生.周围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131.

[2]卢爱金,张美娴,潘素招.43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9.

[3]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353-355.

[4].李春燕.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9.

[5]王辰.《内科学》第6版,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