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封梅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原本高发癌症,如胃癌、阴茎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放缓,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乳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肿瘤内科治疗作为抗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肿瘤内科;发展;展望

Abstract:accordingtothestatisticaldataanalysisshowedthattheauthoritieshadhighincidenceofcancerinourcountry,suchasstomach,penilecancer,nasopharyngealcarcinoma,esophagealcancerincidenceofgrowthhasslowed,andlungcancer,coloncancer,prostatecancer,breastcancer,etc.Theincidenceofcancerbutasignificantincreasein.Asthemaintreatmentofcancer,tumorinternalmedicineisofgreatsignificancetoprolongthelifeofcancerpatients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courseandcurrentsituationofthetreatmentoftumor-tumorinternalmedicine,andprobesintoitsfuturetrend.

Keywords:oncologyinternalmedicine;Development;Lookingforwardto。

前言:

肿瘤内科(medicaloncology)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癌,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化疗有了很大进展。生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的兴起为肿瘤内科增添了新的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使人们期望已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现实,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1.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

1.1肿瘤内科治疗的早期手段

不同的时代,对肿瘤内科治疗的看法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同样其治疗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肿瘤内科治疗作为延长癌症生存期、改善其生活治疗的一种手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肿瘤内科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治疗方式,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目前,临床上肿瘤内科治疗多采取化学药物治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大有逐渐替代化学药物治疗的趋势。

1.2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仍旧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分析国外相关文献发现,1946年菲利普斯和基尔曼使用氮芥成功治疗的淋巴瘤,这一举措和治疗方式也标志了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开端。随着医疗科技及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环磷酰胺(50年代)、阿霉素、卡泊(70年代)等药物均开始应用于肿瘤内科治疗中,且上述化学药物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儿童白血病、滋养叶细胞肿瘤等癌症的治疗上已经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也大大促进了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地位的提升,为根治性治疗提供了可能。

1.3生物分子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抗癌药物也随之诞生。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其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也大大提升了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步入21世纪后,靶向治疗的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指的是针对性、选择性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递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一种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以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信号传递导通通道或生长因子中相关的蛋白质或酶为作用靶点。尤其是肿瘤内科治疗中,这一研究大大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国内肿瘤内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肿瘤内科治疗是建立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抗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与肿瘤专科医院及专科医室的建立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自发研制出第一个抗肿瘤药氮芥,并成功量产,随后环磷酰胺、塞替派、更生霉素、平阳霉素等化学抗癌药学也陆续研发成功,这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成立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科室(即如今的肿瘤医院);上世纪70年初,全国各地陆续成立肿瘤专科医院;上世纪90年代,多所肿瘤治疗中心在各大三甲医院成立;21世纪,全国范围肿瘤科室(仅三甲医院)就已超过500所。另外,我国科学家在肿瘤药物治疗的研发工作上获得巨大成功,也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随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针对精原细胞瘤研制的N-甲酰溶肉瘤素临床应用大获成功,再次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在抗代谢肿瘤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科学家合成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大获成功,其中高三尖杉酯碱被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三线治疗药物,这一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国际上承认,这大大提升了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我国均能生产。

3.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

3.1未来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中,针对肿瘤细胞散播而采取的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典型代表的化学药物治疗形式仍旧占据肿瘤内科治疗的主导地位,同时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分析显示,对于能行肝转移灶切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期阶段应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较单纯性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3年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几率大大提升。,可通过靶向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及进展,这大大的延长了肿瘤体与宿主共存状态的时间,另外,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分析发现,对肿瘤患者应用分子靶向性治疗药物,其能明显降低药物副作用,对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有着积极的意义。

3.2对未来肿瘤内科医疗环境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肿瘤内科的医疗环境也必将有新的建设目标,营造温馨诊疗环境,组织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化治疗,坚持先进服务理念,重视新药临床试验,追求优秀教学能力,肿瘤内科的发展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当一个学科的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其卓越将是必然。营造温馨诊疗环境、组织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化治疗、坚持先进服务理念和重视新药临床试验是发展内容,而追求优秀教学能力、拥有丰硕科研成果和培育卓越科学巨匠则是发展结果,这一切将成为肿瘤内科的理想模式。

结语:

现今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手术,研究认为热疗可以有效控制病灶的发展,每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内科肿瘤学作为临床肿瘤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及临床应用,其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靶向治疗将与当前肿瘤内科治疗主要采取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方式并驾齐驱,提升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指日可待。另外,恶性肿瘤作为目前世界医学上的主要难题之一,其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仅仅依靠一种治疗方式是远远不够,因而同时发展放射治疗、手术治疗是极其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振.肝细胞肝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1(4):340-342.

[2]毋子亭,崔红海,徐素珍,等.深部组织肿瘤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