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姚莉

姚莉(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内科湖北武汉430016)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14-02

【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给37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后拔出插管,连接NCPAP装置,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30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呼吸窘迫明显缓解。其中16例经NCPAP给氧1h后,改用面罩给氧,14例NCPAP给氧2h后,改用面罩给氧,并逐步撤氧。7例仍有缺氧症状的患儿改为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2例呼吸功能改善,成功撤机,3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家长放弃治疗)。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迅速有效地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活率,缩短了早产儿吸氧时间,可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另外,正确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物质NCPAP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引起的呼吸窘迫征,也称新生儿透明膜病,是早产儿常见病,临床以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呻吟、吸气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点[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近年来,我院新生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采用经鼻塞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经PS联合NCPAP治疗患儿37例,其中男婴24例,女婴13例,胎龄32-36周,体重1.3-2.7kg,诊断按《实用新生儿》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典型的胸片结果显示,确诊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

1.2方法37例NRDS的早产儿均在应用NCPAP治疗的基础上经气管内滴入PS,PS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CUROSURF,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猪肺卵磷脂注射液),用5-10ml注射器吸入PS后,经手心温化,连接输液小针头,用活力碘消毒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将PS分仰卧位、左侧位、右侧位三个方向缓慢滴入气管内,每次注完药后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并给予拍背以促进药液弥散进入肺泡,然后拔出气管插管继续经鼻塞气道正压通气[2]。NCPAP初步设置吸入氧浓度(FiO2)25%-60%,氧流量5-8L/min,压力初步设置为3-6cmH2O,15分钟后行血气监测,根据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及时调整NCPAP压力以及吸入氧浓度。

2结果

PS联合NCPAP治疗后,37例患儿中的30例呼吸功能逐渐好转,缺氧症状改善,2小时内血氧饱和度上升到0.9以上,FiO2逐步下调至撤氧,其余7例仍有缺氧症状的患儿改为呼吸机辅助通气。

3护理

3.1保持气道开放,加强气道护理应用PS前,清除口腔鼻腔及咽喉分泌物,清洁鼻孔,保持呼吸道通畅,未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患儿尽量不给予正压通气,防止气管分泌物进入小气道而引起气道的阻塞。应用PS后的6小时内尽量避免翻身拍背吸痰,除非存在气道阻塞症状。

3.2持续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病情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胸廓起伏,观察呼吸窘迫症状有无改善,测定血糖浓度,及时纠正低体温、低血糖等病理情况,定时血气监测,以防止肺压伤及氧中毒,对烦躁哭啼的患儿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镇静处理。

3.3加温湿化NCPAP装置设有加温湿化罐,气体加温应在33-35℃,相对湿度60%以上,保护气道粘膜,减少机体氧耗。

3.4CPAP气道固定及鼻面部皮肤护理CPAP气道较粗、硬,鼻塞为硅胶材料比较柔软,固定时应先使鼻塞与气道连接成一弧度,顺应鼻、面颊部,然后再连接呼吸机管道,以3m溃疡贴粘于患儿鼻部,形成一层人工皮肤可防止长时间面部管道固定造成的压迫性损伤,每2小时松动鼻塞并给予生理盐水清洁鼻腔一次,根据鼻孔的大小选择鼻塞,以防止鼻塞过紧造成鼻粘膜坏死。

3.5预防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应洗手,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

3.6做好基础护理做好眼睛、口腔、会阴部的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床单元及皮肤清洁干燥,控制输液速度,合理用药,保持电解质平衡,及时供给营养,对各项处置及其效果及时记录。

4讨论

PS治疗HMD在发达国家已常规应用,其替代疗法可大大减少HMD的病死率。NCPAP呼吸模式有可调节氧浓度、压力设置、加温湿化以及专用的管道,满足了早产儿对低浓度用氧的安全要求,避免了气管插管的损伤,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二者联合治疗同时对症护理能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晓东,周晓光.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