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技术的诊断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脊柱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技术的诊断效果研究

汪中亮

播州区中医院影像科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诊断中运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采用磁共振诊断方法进行,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CT诊断方法,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采用卡方分析的手段分析两者间在准确率方面的差异性,如此判断两者诊断的应用价值高低。结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其准确率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9例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其准确率为62%,卡方分析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结论:针对脊柱损伤患者采用磁共振诊断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具备着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损伤;诊断;磁共振;临床效果

1引言

脊柱损伤是当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危害性较大的骨科疾病,对于这种脊柱损伤问题来说,其不仅仅会直接导致患者的脊椎出现损坏问题,还会间接影响到脊神经出现损伤现象,更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的内脏器官受到不良干扰。结合当前临床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脊柱损伤问题来说,脊髓挫伤、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椎骨骨折、韧带撕裂以及椎体脱位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也都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不良影响。在以往的脊柱损伤诊断中,最常用的就是X线或者是CT进行诊断,但是基于这种诊断方法来说,其出现的问题和失误也是比较多的,很容易造成误诊问题的产生,因此,更新脊柱损伤诊断检测手段也就显得极为必要。从临床诊断检测实践中来看,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本研究就针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临床验证检测。

2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分布在21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11.4)岁;从脊柱损伤的原因上来看,其主要涉及到了交通事故损伤45例,高处坠落损伤38例,外力砸伤12例,跑步摔伤5例;从具体的损伤位置上来看,其主要涉及到了颈椎部位损伤37例,胸椎部位损伤33例,腰椎损伤30例。在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100例患者来说,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了挑选,排除了患者中存在心肺功能损伤、脑功能损伤以及肾功能不足的问题,并且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也进行了排除,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并且针对存在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问题的病患也进行了较好的排除,保障了本研究的纯粹性,避免被试患者受到其它方面的干扰和影响。

3研究方法

3.1脊柱损伤磁共振示意图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上述100例脊柱损伤患者,基于这100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这一分组模式进行分析来看,其在性别、年龄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着较高的可比性;并且在分组过程中也有倾向性的针对不同脊柱损伤位置进行了平均分配,进而也就避免了这一方面的影响和干扰。

3.3诊断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CT扫描诊断手段进行脊柱损伤的诊察,本研究运用的主要设备就是美国生产的全身CT仪器,并且针对具体的扫描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了解其检测结果;观察组主要是采用磁共振诊断技术进行脊柱损伤的检测和诊断,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应该重点针对诊断的标准化进行严格的控制,本研究主要是运用西门子磁共振仪进行患者脊柱的扫描检测,并且详细记录相关扫描结果,针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3.4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运用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采用手术过程中的病例结果作为金标准,然后和不同设备检测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准确率高低,并且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诊断准确率是否存在差异性。

3.5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就是SPSS16.0,除了用到了基本的描述统计计算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之外,还重点运用了卡方检验来判断两组患者之间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是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显著性水平选择0.05。

4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其准确率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9例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其准确率为62%;卡方分析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并且在0.05水平显著之上,这种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5讨论

恰当的运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脊柱损伤能够较好的提升其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相对于传统的CT诊断或者是X线诊断来说,其应用价值是比较高的,基于这种磁共振诊断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也就具备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应用来说,其应用的基础条件就是在脊柱损伤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出血和水肿问题,正是这种出血和水肿问题的存在,才会导致其在诊断检测中表现出不同的成像效果。对于脊柱损伤的出血问题来说,随着这种出血问题的产生,其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磁共振中也就会出现不同的信号,进而也就可以运用这些信号进行磁共振成像诊断,尤其是随着出血时间的不断变化,相关细胞也会出现一些位置或者是程度的差异性变化,最终导致其在磁共振信号下出现不同的表现问题。对于脊柱损伤中出现的水肿问题来说,一般患者在遭受脊柱损伤之后的6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水肿问题,并且其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在1周时间左右会达到水肿的高峰,并且脊柱损伤的程度不同,水肿的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水肿问题在磁共振作用下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其同样会产生不同的信号,进而也就同样会表现在磁共振成像上,为脊柱损伤的诊断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脊柱损伤运用磁共振诊断过程中,其最终的成像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因此,还应该重点针对脊柱损伤磁共振成像的表现进行分析,确保最终诊断的准确性。结合当前临床诊断中脊柱损伤磁共振成像结果来说,其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类:椎间盘损伤,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就是磁共振冠状面或者是矢状面存在着一定的显示差异性,进而也就必然会造成相应的信号体现出一定的问题,表现出失常状态,为诊断提供参考;椎骨骨折,该类脊柱损伤主要就是在图像中清晰呈现出椎体变形,这种形态的变化也就表明了骨折问题的产生;椎体脱位,其同样会在磁共振冠状面和矢状面中得到较好的呈现,并且最终的诊断结果还应该结合两者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考虑,了解其具体的位置变化状况,判断其移位、断裂或者是成角等具体表现;脊髓损伤,对于具体的脊髓损伤问题来说,其主要就是指脊髓受到了相应的压迫,进而也就容易出现水肿问题,这种水肿也就会通过磁共振信号进行具体的呈现;韧带损伤,该类脊柱损伤问题主要就是在纵韧带黑色线样信号掀起或者中断时得到较好的呈现,为最终结果的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易自生,刘一平,陈志斌,等.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2011(12):1082-1083.

[2]王德宏.脊柱损伤的磁共振诊断确诊率研究[J].医药,2015(14):189.

[3]张琥,田铁桥.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其在脊髓疾患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0):86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