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

袁三文

(湖南省临武县中医医院湖南临武424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脑卒中后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治疗的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此期间采用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训练;针灸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长[1]。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脑卒中已然成为脑血管疾病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疾病。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该病并发人数约为150万人,其中,对大约75%左右的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除了肢体残疾,吞咽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造成的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特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脑卒中后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脑卒中后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5例患者按照康复治疗的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59-74岁,平均年龄(66.4±4.7)岁;卒中类型:脑出血20例,脑梗死45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7.6±4.9)岁;卒中类型:脑出血11例,脑梗死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证实诊断后均给予积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期间采用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基础康复训练:(1)舌肌、颊肌、咀嚼肌运动练习:指导患者鼓腮做屏气动作,随后将口张开进行舌部伸缩及向左向右运动,示意其将舌部尽力向外伸舔向左右侧口角与软硬腭部,动作完成后缩回舌部闭口并进行牙齿上下碰撞运动与磨牙、咀嚼运动,本组动作每次练习5-10min,以不疲惫为宜,每日三餐前30min开始运动。(2)吸吮动作练习:提供给患者婴童用奶嘴,嘱咐其进行吸吮动作,感受吸允时的感觉,每次练习5-10min。(3)感官刺激练习:有文献指出,机体前口腔的咽部有机械与温度感觉相关受体存在,可通过有效、合适的刺激促进吞咽功能,给予患者局部每天3次的冷刺激能够提高吞咽发生敏感性。护理人员用冰棒给予患者舌根、软腭、咽后壁轻度刺激,对咽反射形成刺激后,嘱咐患者进行空吞咽的动作,以反复锻炼其吞咽功能;此外,护理人员还可用棉签、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者的面颊部、口唇及舌部,以此增加上述部位敏感度上升。同时嘱咐患者进行“喔”、“啊”发声练习,利于咽缩肌的开放。(4)进食训练:根据患者病情与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合理选择食物形态,大体上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糊状、糜烂的半流质饮食不易导致误吸,干硬、粗糙的固态食物不利于吞咽,液态食物较容易造成误吸,因此,患者进食顺序需按半流质、固态、液态的顺序。保障患者的进食环境干净、舒适、安静,嘱咐患者放松心情,进食时尽量不要讲话,不能再患者感到困倦、疲乏的情况下进食。若患者无法做起,进食时应采取仰卧位并将头部稍前倾30℃。患者进食时应选择浅、小的勺子,每次喂食都应勺背轻压舌部给予刺激,起到促进舌部运动的作用。把食物放在机体口腔对食物最敏感的位置,通常放置在健侧颊部或健侧舌后部。进食量以由少至多为原则,一般以3-5mL开始喂食并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嘱咐其一口食物分多次吞咽,咽部残的留物彻底去除后在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并充分咀嚼,在食物咽下后重复进行数次空吞动作。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针灸穴位选择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百劳、风池。针灸穴位方法,风池:针以鼻尖的方向进针,出现局部的酸胀感。廉泉、夹

廉泉将针指向舌根的方向,手法轻提插捻转。百劳先进性直刺,得气后进行平补平泻法。玉液、金津进行直刺,在得气之后重提插捻转4次出针。针灸治疗每天1次,一疗程为7天,疗程之间间隔2天,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3]

根据患者接受护理后洼田饮水实验得分判定护理效果:患者饮水实验分值提高1-2级,吞咽困难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饮水实验分值提高1级,吞咽困难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

患者饮水试验分值、临床症状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脑血管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后遗症多著称。此类患者多数年龄偏大、身体机能偏弱,发病后极容易发生机体功能障碍、器官功能减退、意识模糊等症状,为临床治疗带来难度[4]。吞咽困难属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有报道显示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可达40%,对患者生理、心理、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此类患者个需要积极、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在保障生命健康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恢复机体能力[5]。针刺属于我国的特色医学,通过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其中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等都属于咽喉部的主要经络,经络穴位之间相互联系,从而起到刺激治疗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提高恢复效果,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结梅.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13-2214

[2]方针.何帮剑.针刺配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7(2):161-162

[3]吴赞华.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1):380

[4]梁慧英,游国清,等针灸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外伤致认知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22-25

[5]陶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8(1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