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6年上半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我院2016年上半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胡俊

(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平湖3142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集到的298例ADR报告分别从ADR分级情况、性别与年龄分布、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98例ADR中,主要与患者年龄偏大、抗感染药物使用,中成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ADR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目的。

【关键词】ADR;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243-02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的不断增加,国家加大了对ADR的监测管理力度,各级医务人员对ADR报告意识日益增强。为了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对我院2016年上半年上报的29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上半年我院上报市ADR监测中心298例ADR报告。将ADR分级情况、性别与年龄分布、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

2.结果

2.1ADR分级情况

表12016年1-6月ADR报告表级别分布

3.讨论

3.1不良反应的分级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药品在正式上市前都是经过临床试验的,但是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和个体用药差异,以及说明书的滞后性等原因的存在,在上报不良反应的过程中需要甄别不良反应的分级,这个过程为说明书的完善和用药安全的保证提供了证据。

3.2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较高,应慎重用药

在298例不良反应中,患者在60周岁以上的有92例,占总例数的30.87%。老年人易发生ADR的原因大致如下:肝肾功能的减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能力降低;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原患疾病较多,合并药多及营养欠佳等[1]。

3.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原因

由表3可知:10种给药途径中,注射剂和粉针剂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仍高居第一位,占总数的74.16%。其次是口服药物导致的ADR,发生例次占总数的10.74%。由于该方式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同时,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可能为引发ADR的因素。在国外,患者应用药物时多首选口服给药,仅在因急救时口服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

3.4重视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引起的ADR

由表4可以看到,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共115例,居各类药物首位,这与我院抗生素使用率高亦有关系。并且,在应用抗感染药物中,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从而增加了ADR发生的概率。

经调查,中成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共19例。中成药注射剂引发的ADR也较多,因其成分复杂,人们对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疗效等方面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缺乏科学、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下极易引发ADR,如生脉制剂。

3.5ADR发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从表5可知,ADR报告中累及器官及系统损害7类,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占42.28%。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红肿为主,这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2]。

4.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对我院298例ADR报告的统计、评估和分析,笔者建议,医务工作者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目的。

【参考文献】

[1]凌春燕,张晋萍,葛卫红.我院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9):698.

[2]蒋宇利,冯琳,欧宁.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学杂志2004.13(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