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分析

熊福娟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卫生院广西东兴5381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12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常规组(n=60),给予干预组患者输液护理干预,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输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对用药错误、一针见血、液体外渗、空气未排尽、穿刺疼痛担忧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是当前临床用药治疗、营养供给的常用方法。随着当前疾病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老年患者输液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采取输液治疗时,患者需进行穿刺过程,具有一定创伤,且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症状,严重时将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时,需加强护理过程。此次研究中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寻求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12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头皮针外周静脉穿刺输液;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常规组(n=60),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2:28,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3±7.4)岁;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3:27,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2±7.3)岁。与常规组对比干预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输液护理,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检测,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给予干预组患者输液护理干预,护理前先对医院当前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及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状况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干预:①输液前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前加强对患者护理评估,采取温和语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倾听患者的心理倾述,积极辅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及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需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针对性给药血管、输液时间、滴速等,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输液针头,多为5.5号,以减少患者创伤,提高穿刺成功率。②输液中护理: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临床表现检测,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性质、年龄、病情等调整滴速,输液过程中需避免患者输液浓度或剂量过大,输液前及时进行药液核实;患者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巡视,15-30min/次;输液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保温护理,及时在患者输液肢体上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保温[1]。③输液后护理: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需严格规范操作,采取轻柔、缓慢操作将患者纱布揭开,取针后使用无菌干棉球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局部加压4min,或指导患者采取平卧屈肘90°止血,避免患者皮下血肿;输液结束后1h内指导患者避免大幅度、剧烈活动手臂,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若出现局部淤青时,可及时使用相关药液热敷。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包括护理人员主动介绍、定时巡视、穿刺不适感、及时解决问题、输液处理、输液安全性等方面,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对输液常见问题担忧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老年人身体机能处于衰退期,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导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皮肤受损较为严重,机体循环功能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肌肉萎缩症状[3]。老年人自身机体状况使得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常耐受性较低,且部分患者常存在不良心理,易出现疼痛、输液不畅、渗液等诸多不良反应,影响输液效果。一些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水平较低也是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老年人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此次研究中对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在赵婷[4]的相关研究中,经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减少,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输液安全性。采取护理干预时,在输液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输液相关器械准备,通过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促进患者配合度提升,减少患者对输液相关症状的担忧,提升穿刺及输液效果;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穿刺针,有效提升了患者穿刺效果,并能减少患者穿刺创伤;输液过程中及时为患者调整滴速,有效避免输液过快引起的不适反应;采取保温护理时,体现了人性化理念,更助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输液后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止血操作及输液注意事项指导,有效减少血肿及相关不良症状发生率,保证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性[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亭霏,徐小琴,魏传芝,等.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2(13):155-156.

[2]王一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2,3(2):12.

[3]宋慧莉.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1):230-231.

[4]赵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1(26):4019-4020.

[5]史青凌.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0):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