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妊娠期合理用药

赵艳

赵艳(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随着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从孕妇怀孕开始,家人都会十分重视,一般不会轻易用药。但是,妊娠期间某些疾病必需药物治疗或预防,据统计,孕妇在妊娠期间服用过至少一种药物者占90%,至少10种者占4%,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势必造成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如何合理用药并保证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1药物对妊娠各期的影响

1.1药物对妊娠早期的影响

药物的致畸作用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早期即妊娠前三个月,在此期间,最易致胎儿畸形的时间是受孕第2周至第8周末,在这段时间内是胎儿的器官形成期,从第9周始,致畸药物则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器官结构的完全性,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凡可能致畸的药物此时应禁用。

1.2药物对妊娠中晚期的影响

从妊娠3个月至胎儿出生前,胎儿的器官虽然逐渐成熟,但许多脏器功能仍不健全,尚无代谢和排泄药物的能力。孕妇用药后如果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影响胎儿器官功能的发育。有些药物对胎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亦应禁用或慎用。

2妊娠期药物的使用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将孕妇用药根据其对胎儿影响程度分类不同,分为5类,A、B、C、D、X级。A类:是最安全的一类。B类:动物实验对胎仔有危害,但临床资料未能证实,或动物实验未发现有致畸作用,但无临床验证资料。C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人类缺乏研究资料。D类:有一定临床资料表明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肯定有效、无替代药物,效益远大于危害。X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是禁用药物。

2.1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1)正确选择对胎儿无损害对孕妇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2)能用一种药物就避免联合用药,能用疗效肯定的老药就避免用未确定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新药。

(3)孕妇紧急用药时,应尽量选用无致畸作用的A、B类药物。

(4)根据孕周大小考虑用药,如孕3个月以内用药要特别慎重,以不用C、D类药物为好,防诱发胎儿畸形。

(5)孕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包括保健品。

2.2对妊娠期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对妊娠期有不良影响的药物种类很多,下面介绍一些临床常见药物:

(1)沙利度胺(反应停)这种药已不再给孕妇使用,因为它可以引起胎儿明显的先天畸形。1956年欧洲首先将该药用于治疗流感和作为镇静剂。1962年发现,在胎儿器官发育时,孕妇服用反应停,分娩的胎儿出现明显的先天畸形,称为海豹畸形儿,包括严重的上肢和下肢发育不完全,以及肠、心脏和血管的畸形。

(2)抗生素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耳毒性,孕妇使用后可引起胎儿听力下降,重者耳聋。②四环素类可使釉质损害,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牙齿和骨骼发育不全、先天性白内障并指(趾)畸形、前囱隆起、脑压升高、肝肾功能障碍、胆红素增高症、溶血并造成死胎等。③氟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核酸合成的DNA旋转酶,可通过胎盘屏障,具有抑制胎儿软骨生长的作用。④氯霉素可产生灰婴综合症。⑤磺胺类药物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3)抗病毒药多数抗病毒药对人体都有毒性,实验表明金刚烷胺、病毒唑、阿昔洛韦对动物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除感染流感、疱疹病毒外,不宜全身用药。

(4)抗厌氧菌药甲硝唑对某些动物有致畸作用,但对人类几十年来无明确致畸报道,由于甲硝唑减少细菌繁殖的机制是使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增加,故推测可能具有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甲硝唑也能通过胎盘屏障,胎儿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绒毛组织浓度,因此早孕期禁用。替硝唑为具有甲硝唑基本结构的新一代制剂,也禁用于早孕期。

(5)抗癫痫药患癫痫的孕妇服用了某些抗癫痫药,胎儿可能发生腭裂,心脏、面部、骨骼、手以及内脏器官的发育异常。也可出现精神发育迟缓。两种抗癫痫药特别容易引起先天畸形:三甲双酮的致畸危险率约为70%;丙戊酸的危险率约为1%。

(6)激素①糖皮质激素:妊娠3个月内大量糖皮质激素使用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产。②性激素:妊娠3个月内用了雄激素和合成孕激素,可以使女性胎儿的外生殖器男性化;孕妇怀孕期间服用己烯雌酚可使分娩的女婴在青春期患阴道腺癌、子宫腔异常、月经病、宫颈功能不全、自发流产、异位妊娠以及胎儿出生前死亡的危险增加,男性胎儿可出现阴茎畸形。

(7)抗凝血药妊娠3个月内服用华法林,胎儿可能发生先天畸形,胎儿和母亲也可能发生异常出血。

(8)维生素孕妇超剂量服用维生素A导致婴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并伴有小耳、小眼症。过量维生素D可致新生儿动脉狭窄及硬膜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B6可引起四肢短小。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影响胚胎发育,且导致新生儿坏血病,故孕妇不大于2g/d。分娩前大量使用维生素K可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核黄症等。

(9)抗高血压药①心得安: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低血糖,心率过缓等。②噻嗪类利尿药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出血性胰腺炎、新生儿黄疸和血小板减小症,应避免使用。

(10)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或非那西汀可致胎儿骨骼畸形、神经系统或肾脏畸形。

2.3可合理应用的药物

孕期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不能用,某些药物只要做到剂量正确,胎儿很少出现不良反应,下面以临床常用的抗菌药为例说明:

(1)β-内酰胺类①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临床上使用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抗生素,孕妇可以安全使用。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等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尿道感染、绒膜羊膜炎等疾病。但该药抗菌谱窄,易出现过敏反应,不能口服,长时间应用出现耐药性。②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是最适合孕妇使用的抗生素。用于治疗孕妇的子宫内膜炎、脑膜炎和多种细菌感染的盆腔炎尿道感染等疾病。另外该类药物胎盘通透性好,对于产科感染性疾病,特别适用于防止早期破膜伴发的羊水感染和胎儿感染。③新型β-内酰胺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安曲南),动物试验证明无致畸作用,用于治疗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尿道炎、盆腔炎和淋病。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和青霉烷砜)的复方制剂,用于产酶耐药菌感染,也能安全用于孕妇。

(2)大环内酯类该类药物毒性低,过敏反应少,对胎儿无致畸作用,能安全地用于孕妇。主要用于孕妇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是治疗吸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尤其适用于对β-内酰胺类或氨基糖甙类产生耐药性的病人。

(3)克林霉素类孕妇也可安全应用,广泛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如盆腔炎、绒毛膜羊膜炎。

总之,在怀孕期间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孕妇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但如果用药利大于弊的话,要尽量选用安全性高的药物。不可自己乱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药物,避免因不合理用药造成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