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分析法在城市地铁暗挖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工序分析法在城市地铁暗挖施工中的应用

赵桂芳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为加强施工现场工序时间管理、提高现场问题反馈处置效率,重庆地铁五号线和睦路站暗挖施工过程中全面推行工序分析法管理,推行工序时间管理和现场问题反馈处置机制规范了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施工资源投入,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文结合和睦路站Ⅰ部钻爆开挖施工的工序组织,详细论述了工序分析在城市地铁的应用。

关键词:工序分析法;城市地铁;暗挖施工

0引言

工序分析法是促进现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工序时间管控,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的方法。在不同的施工领域都有其应用的实例,朱铁霞从JQX900型架桥机隧道口架梁的施工工序入手,针对各单项工序进行了成本分析,为同类工程积累了施工造价资料[1]。刘志成等通过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时段工序的分析,采用加强工序的穿插和衔接,辅以技术保证措施,在施工中加强信息化的施工监测,确保了地铁的安全和施工的成功[2]。梁久东通过对隧道钻爆法施工中各工序的分析,建立进度模型,通过进度模型找出能够影响施工进度的变量参数,进而对变量参数实施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工程进度的量化管理[3]。李伟聪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非对称小净距隧道进行了二维弹塑性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采用不同施工方法及工序时对隧道的力学特性、围岩稳定性的影响[4]。刘继军依托大河店隧道工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对浅埋偏压段隧道洞口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不同开挖工序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支护结构的应力及变形[5]。本文以重庆地铁五号线和睦路站暗挖施工为例,在过程中应用工序分析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履约。

1工程概况

1.1施工地质条件

重庆地铁五号线和睦路站全长219.6m,为地下两层岛式暗挖车站,车站主体断面为马蹄形,净宽20.8m,净高17.65m,埋深17.5m~23.5m,围岩级别为Ⅳ级、Ⅴ级,属浅埋~超浅埋隧道。

围岩主要以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围岩基本级别为Ⅳ级,地下水状态为Ⅰ级,修正后围岩级别划定为Ⅳ级。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土层厚度变化大,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原始地貌属丘陵地貌,岩土层普遍含水微弱。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厚层砂岩以及地势低洼地带的土层中。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1.2设计情况

车站断面采用马蹄形式,隧道开挖断面尺寸为23.5m×20.13m,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衬砌为复合式衬砌。车站典型断面设计参数表1和图1。

表1和睦路车站典型断面支护参数表

图1和睦路车站典型断面设计

2总体施工方案

和睦路车站为单洞双线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分九部进行开挖施工。首先进行施工通道开挖施工,待通道进入车站开挖净空范围后进行车站上部导坑施工,待上部导坑施工一定距离后,进行车站中、下台阶施工。施工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6]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施工。

3主要资源配置

3.1人员配置

单工作面施工班组人员如表2所示。

表2施工班组人员统计表

3.2设备配置

主要设备配备如表3所示。

表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4工序分析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工序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1)进入车站范围施工前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项目各部门及现场施工班组根据施工工法及围岩条件,制订各工序作业时间标准。

(2)根据各工序作业时间标准,以每天为单位编制工序时间记录表标准模板(总体为横道图形式,横向为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纵向为工序名称、按施工工序排列),记录表的内容包括:施工基本信息(里程、班组、班次、进尺等)、工序作业时间记录、工序完成实物量、工序资源消耗、工序耽误因素及时间记录等。

(3)为保证工序时间管理的刚性执行,项目部制订了《工序时间考核管理办法》。

(4)由现场施工值班负责人负责填写工序施工记录表。

每日下班后现场负责人将工序记录表经现场副经理审核后交项目部工程部专人负责统计。并在每日生产碰头会上进行工序分析,分析各工序耽误的原因并及时制定措施进行纠偏。

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周/月工序分析总结会。

工序分析法的工作程序为:确定工序时间标准→编制工序施工记录表→工序施工记录表填写→工序施工记录统计与分析→工序考核与信息反馈。

4.2制订各工序作业时间标准

各工序施工时间如表4所示。

表4工序施工时间表

4.3工序施工记录填写

工序施工记录表由施工员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当天填写,由各工序施工班组负责人、值班人员签字确认交由项目专职人员整理并存档。现场施工记录如图2所示。

图2现场施工工序记录

4.4工序施工记录统计与分析

根据工序施工记录表内容,对循环标准时间与每日平均实际循环时间进行对比,并形成柱状图,如表5、图3所示。

工序施工记录统计分析包括:工序作业时间和工序耽误因素及时间。

通过工序施工记录分析,检验施工资源配置、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

通过工序耽误因素及时间分析,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工序施工记录和统计由生产副经理负责,项目工序时间日分析、考核由生产副经理在日碰头会上组织开展,周、月统计分析由项目经理在周交班会和月生产会上组织开展,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表5施工工序时间对比表

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循环标准时间(分钟)工序循环实际时间(分钟)

图3施工工序时间对比

5工序分析反馈

5.1工序耽误时间分析及解决措施

根据每天的工序时间分析情况,将每周(月)工序循环情况汇总形成循环标准时间与每日平均实际循环时间对比柱状图、每周(月)工序耽误时间饼图,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本周(月)耽误时间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如表6、图4。

表6工序耽误时间分析及解决措施

图4工序耽误时间饼图

5.2工序循环时间分析总结

通过对工序循环时间统计分析及过程中的控制、纠偏,得出了合理的隧道资源配置、设备配套、工序时间等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

6工序分析取得的效果

通过工序分析,对现场的施工组织进行了优化,并结合每日地方火工品的供应时间等外部因素合理的安排了各工作面的施工工序,根据各工序的实际施工时间调整了施工资源,通过每日的考核兑现,极大的调动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施工工效。和睦路站的开挖工序循环时间由开始施工时的1380每分钟逐步优化为1280分钟,到最终控制在1222分钟。

7注意事项与建议

7.1注意事项

工序分析要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原则,先对偏差最大的工序进行原因分析,逐步提高改进。开始进行原因分析时要客观实际。要由现场副经理组织,值班人员和班组对自己职责权限内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因统计较粗暂不能确定真正原因时,要在下一步细化统计,直至找到真正的原因。

根据现场分析的情况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措施落实必须明确责任人,并跟踪落实。

初始指标(进度、工序时间)确定要合理。

7.2建议

工序分析法通过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对各工序的施工计划与施工现场各工序的施工记录对比,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各工序的组织过程存在的问题,能够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施工,及时进行管理纠偏,提高施工效率。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在现场填写较为详细的工序记录表格,对现场值班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另外由于现场各工序的交接界面存在着人为因素,需要在现场初始阶段由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跟进,并督促各工序人员形成习惯并加以落实改进。

参考文献:

[1]朱铁霞.JQX900型导梁式架桥机隧道口架设24m双线整孔箱梁施工工序及成本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01):1-5.

[2]刘志成,陆申一.紧邻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9,21(03):7-10.

[3]李伟聪.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合理施工方法和工序分析[J].山西建筑,2013,39(29):151-153.

[4]梁久东.隧道钻爆法施工进度模型的分析建立及应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1,9(S1):84-85+83.

[5]刘继军.偏压隧道洞口段开挖工序分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7(02):97-100.

[6]张学勤.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0):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