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民族地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努尔阿米那·阿布都克热木

努尔阿米那·阿布都克热木

(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新疆疏附8441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有机整体,面对中国共产党先进生产发展教育以及综合政治局势的合理控制范围趋势水准,建立共同繁荣、共同奋斗的发展空间。面对我国长期以来不同民族地区的独立文化传统保留政策的落实,以及不同经济生产格局的划分,使得相对统一的发展目标原则有了一定的梗概,针对不同民族学校主体初中教学工作的落实基准以及国际人才的发展形式要求,借助必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基准方案以及综合政治素质发展格局的稳固建立,急需先进知识水准在当地学校内部指导价值的积极下达落实,以满足现代综合民族团结规定要求下的必要发展趋势。因此,必须根据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安排,结合教师高效的教学指导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民族团结教育改革,这是整体师生必须积极贯彻的政治思想水准功效,是带动民族生产发展与结构稳固建立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思想教学;民族团结意识;认同水准;工作落实;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针对目前社会综合发展局势的日益明朗,结合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考虑,保证不同部门间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稳固建立,促进不同地区先进文化产业与经济形势的不断改进。而现实中民族地区的初中教学工作对于必要的思想素质教学工作没有一定的主观认同意识,同时对先进国家管理政策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当前政治发展趋势没有主流方向的把握能力,因此往往在整个学校内部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中丧失了一定的优势。结合整体国家综合发展的局势来看,仍处于相对不均衡的状态,为了保证整体竞争优势在先进国际竞争环境中的高效发挥,就要充分结合不同民族的素质水准进行强化,保证充分完善的政治教育工作对制度化教育改革工作的具体指导效应,促进我国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指标的高效建立,促进我国现代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满足国家整体政治规划建设活动的多元发展趋势,促进内部民族的团结交流趋势的稳固。

一、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灌输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效果分析

整体中国综合复兴改革建设,需要结合不同民族地区的适当规模改革以及先进的政治落实方案效能进行总体评估。面对共产党先进发展指标价值的长期指导以及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时代发展趋势地位,结合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战略以及和谐社会主义事业兴建的主要内容进行切实的主体规划,保证统一建设事业内部任务的合理划分,促进先进政治素质的全面培养。由于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形态已经初具轮廓,对于自身的独立强化意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在相对高效的政治教育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强化改革是对当地先进人才培养与义务教学工作的完美落实,在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下灌输必要的民族团结强化理论,满足共产党政治要领的主体领导地位,是目前综合发展环境中对社会稳定与经济高效综合建设要求的综合回应要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民族团结指标的落实,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的主体需求。我国具体的民族团结直接决定不同地区的发展实效价值,针对国家统一保证前提的主体标准范围进行细化工作内容的设计划分,结合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状况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水准进行社会经济格局的高度维护,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落实手段的直接表现。近阶段对于民族关系的处理活动,由于内部涉及的经济矛盾协调处理不够精准,关于具体宗教文化与党的民族意识融合手段不当使得局部区域的民族纠纷现象滋长,关于民族分裂活动以及相关活动比较频繁,这决定了我国在不同民族地区初中教学过程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与政治素质培养的认同意识,根据长期的思想教育课程内容加强具体民族教育水平的上升,全面协调少数民族与中心地区的交流形势,巩固发展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共同繁荣效益的综合实现。

二、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灌输民族团结意识的主要手段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环境的主流阵地格局优势。

进行内部民族针对性的素质水准巩固处理活动,结合对初中生传统民族意识的强力灌输以及综合发展趋势的实际效应,使得整体要求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等要求得以在当地内部产生共识;结合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信仰与礼仪交流习惯进行适当的政策渗透,确保党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控制能力。针对初中高校内部的政治学科理论深入教学工作的深入效应进行分析总结,保证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在我国多民族发展环境中的指导标准,确保一定先进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主人翁责任意识的落实。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独立主体意识正处于萌芽阶段,这个过程的民族强化意识渗透将收获一定范围程度的效果,因此必须结合当地教学工作的深入支持,积极适应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保证内部教学工作的深入落实,结合现代综合发展局势的综合影响地位,进行政治教育工程对初中生心理发展与民族稳固团结共识的培养,促进当地新生发展文化的高度发扬,结合现代综合影响格局的趋势效应进行不同产业技术的改革,这是政治效能作用下对于民族团结地位巩固的最为直接的途径。

(二)通过初中内部媒体渠道的传播进行整体民族团结教育理念的宣传。

对于高校内部现代综合信息渠道的拓展形式已经凭借互联网快速信息传输通道进行一定快速环境的整理,面对高速信息数字经济时代的总体时效地位以及不同传播途径的深入扩大,使得关于多民族统一和谐发展的理念有了更好的传扬途径,这将对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事业产生巨大的贡献。针对民族团结效应的规范事迹进行引导,营造社会环境关注局势的良性扭转;全力推展学校内部不同民族团结交流活动的规格,保证内部和谐社会主义在整个初中内部教学环境的舆论支持效果,确保时代代表人物们对民族团结与政治综合素质高效的认同情感,保证国家和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我国先进政治发展格局的稳固建立,需要结合不同地区民族的共识进行全面的环境资源整合与处理,结合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的渗透方式以及具体发展现状进行及时考察,结合当地初中教学环境格局的高效改善,促进相关先进多媒体控制教学设备的提供,同时根据信息时代效应下的具体网络传播渠道进行全面改建,使得不同地区对于国家先进政治政策的颁布和收获的积极价值,保证具体民族团结发展意识在不同渠道的传播效益,促进民族地区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改革,满足国家统一管理的高效水准价值的发挥,促进国家综合发展实力的完全巩固累积。

参考文献:

[1]谢仁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08,19(17).

[2]于爱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04).

[3]张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路初探[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