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Muller术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改良Muller术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分析

沈倩

沈倩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32004)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兰店市中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其中行改良Muller术192例。结果:192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评价住院时间为7天。随访:3个月至6年,术后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湿疹样皮疹明显好转,无残留静脉曲张。3个月后切口痕迹消失,无复发。美容效果很好。结论:采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练,疗效确切。能够满足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腿部的美容要求。

【关键词】静脉曲张;点刺放血或血栓;挤压;七号线缝扎;血管;下肢Muller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10-01

下肢静脉曲张是基层医院的多发病,常见病。以往多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1996年瑞士人Muller在法国最早开展了一种经小切口,利用金属钩去除下肢浅静脉曲张。受此启发,本院采用改良的Muller术,点刺浅静脉放血或血栓,挤出血管内陈旧性血液或血栓,用七号线缝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5属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2例,男107例,女85例,30~62岁共239条肢体,其中左下肢83条,右下肢66条,双侧兼发47例。胫前有色素沉着的86例,湿疹样皮疹改变的35例,合并踝关节附近皮肤静脉溃疡的42例。

1.2手术指征①心肺功能正常,无糖尿病足;②无凝血功能障碍等内科疾病;③患肢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通畅。

1.3手术方法①术前用记号笔沿曲张静脉走行画线标记。②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③取平行于腹股韧带中点下方0.5cm斜切口,切口长4cm,分别结扎大隐静脉与属支。用剥脱器向下抽剥大隐静脉主干至膝关节内下方并用七号线结扎大隐静脉。采用向上或向下抽剥,抽剥完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缝合上方切口。④继续向下用剥离器剥离至踝关节处。切开约1cm的切口。结扎并切断小隐静脉备用。沿划线处由远端至近端,由外侧向内侧,用尖刃刀点刺放血或血栓,边挤压边用七号线缝合。缝扎间距和点刺间距均为1~3cm。⑤抽剥小腿静脉,缝合膝踝两处切口,用消毒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⑥如小腿内侧静脉曲张严重,可顺逆两种方法下剥离器,剥脱下肢静脉。上述两种方法都失败,可用七号线于踝关节处,缝扎小隐静脉,不剥脱小隐静脉。采用点刺放血或血栓,边挤压边用七号线缝扎静脉。⑦术后处置:术后当日,抬高患肢15。。在床上进行踝关节跖屈运动。术后第一天起,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mg日一次口服。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3天切口换药,继续用弹力绷带包扎2周,上方切口七天拆线。余下的切口缝线2周拆除。2周后改用加压弹力袜至3个月。

2结果256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皮下血肿,无感染,无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全部切口I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人随访3个月至6年。胫前区色素沉着明显减退或消失。湿疹样皮炎明显好转。全组病例无复发。

3讨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的血管病。可以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及溃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传统的Linlon术,Dold术,高位结扎+剥脱术等,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多,残留瘢痕明显等弊端。近年来出现很多新方法,其中硬化剂仅仅适用于局部静脉曲张,易复发,治疗不彻底;激光法电凝法都有导致皮肤灼伤甚至坏死的缺点。Trivex动力旋切创伤稍大,术后短期易出现水肿、积液,SEPS仅完成静脉分支的去除。多数需联合浅静脉的各种切除手术。上述许多方法均需昂贵的设备条件。

3.1本术式优点①本术式只有2~3个小切口,手术创伤小且完整结扎大隐静脉与属支。②完整剔除大隐静脉主干。本院256例经观察6年未见复发。

③小腿内侧术后无瘢痕残留,色素沉着,原有的色素沉着可减退或消失,不影响肢体美观。④小腿内侧采用点刺放血挤压放血或血栓,七号线缝扎,小切口的切断结扎或缝合小隐静脉踝部,术后弹力绷带包扎。2周后拆除缝线,促使浅静脉的粘连机化。⑤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易于推广。

3.2术中的注意事项①术前划线要精确沿曲张静脉走行,不要遗漏。②股部切口4cm已够,仔细寻找,结扎大隐静脉与属支,不要遗漏。③小腿内侧可用尖刀片顺静脉走行点状刺入,由外侧向内侧,挤出血液或血栓,边挤压边缝合,结扎。④踝部小隐静脉要切断或七号线缝扎。⑤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要适中,以免影响血运,小腿内侧缝线要2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