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郭珊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郭珊珊

郭珊珊1田雯雯2张翠红1关丽微1

郭珊珊1田雯雯2张翠红1关丽微1

1解放军第406医院辽宁大连116041;2第230医院五龙背疗养区辽宁丹东118300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是否给予循证护理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7例: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随访观察发现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P<0.O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关键词: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系疾病常见症状,近些年我国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逐年攀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出现不同程度实质性损伤,约有75%的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若未及时控制可增加心血管不良时间发生率,甚至危及个体生命[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7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7例,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在48岁至80岁,中位年龄为(63.28±1.24)岁,患者发病至入院耗时最短为1小时,耗时最长为6小时,平均病程(2.48±0.21)小时。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男21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在49岁至80岁,中位年龄为(63.48±1.25)岁,患者发病至入院耗时最短为1小时,耗时最长为6小时,平均病程(2.38±0.25)小时。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确诊,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及疾病、认知功能及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24小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患者吸氧、遵循医嘱用药。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在实施循证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应总结既往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从而制定循证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心律恢复正常水平。(1)诱因控制:患者入院后48小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降低病房内报警器音量,控制探视人数,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病房温度,从而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2)心理干预: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了解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耐心听取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担心,防止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医护人员应协同患者家属安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从而降低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并列举成功案例,提升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3)生活指导:根据患者血脂以及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为换整合制定饮食食谱,患者入院12小时内应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过渡为清淡、低脂、低盐饮食,除此之外,患者应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餐后避免立即躺倒,应适当按摩患者胃肠以促进肠道蠕动。切忌用力排便,若出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告知一声。(4)用药干预:在给予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用药种类,药效以及禁忌症,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反应。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计数资料(%)组间检验用X2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住院后心血不良事件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1.62%),经X2验证,X2=5.206,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其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不足知识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我国相关部门调查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因心脏发生器质性改变可引发心律失常[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气喘、心悸,若未及时纠正患者心律,可继发休克、室颤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3]。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属于新型护理模,给护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医护人员既往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经验,结合患者既往需要制定的护理计划,患者入院后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患者连续性、系统性的护理,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入院后临床治疗所需,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护理操作的了解,除此之外,可有效提高患者入院后临床用药依从性[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1.62%),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2]韩远丽.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11(16):82-83.

[3]丁大瑞.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6(10):180-181.

[4]孙丽娜.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