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物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 2

仿生物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姜兰兰王奕吕群玉黄苏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妇科腔镜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120例妇科腹腔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组,60例接受仿生物电刺激的术后患者为实验组,60例按照术后常规方法护理的术后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及首次排便的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通过仿生物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能加快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缩短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仿生物电刺激;妇科腹腔镜手术;肠功能恢复;护理

仿生物电刺激是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来增加和改善组织内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从而促进组织结构与生物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依从性好的辅助性治疗方法[1],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病区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且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术后留置静脉镇痛泵患者,最终纳入患者为120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由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患者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5.15岁,其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21例,腹腔镜下宫外孕急诊手术5例,不孕患者腹腔镜探查28例;对照组60例,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6.12岁,其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8例,子宫肌瘤剔除18例,不孕患者腹腔镜探查30例,3例急诊宫外孕,1例黄体破裂。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年龄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适应症的手术患者;2无仿生物电刺激的禁忌症;3无精神、认知功能异常;4机体运动功能无异常。5无心脏疾患;6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2腹部皮肤有破损患者;3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4有胃肠疾患病史者5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6有仿生物电刺激禁忌症者。仿生物电刺激禁忌症:盆底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心率失常等。

1.3方法

1.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妇科腹腔镜术后常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活动方法。指导并协助患者术后当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活动四肢,并指导患者做下肢踝泵运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小时若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可坐起或半卧位靠卧,因为术后6h即开始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而术后第一天则协助离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可使身体早日康复。

研究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仿生物电刺激护理干预,利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仪,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模式,给予电刺激频率50-280HZ,波宽200Us,术后6小时给予患者仿生物电刺激治疗2次,每次25min,直至肛门排气。患者治疗结束进行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的记录。

2.治疗方法①选择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模式,将3对正负电极贴于腹部,避开手术切口,按照肠道蠕动的方向即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位置各贴一对电极(正负极),根据患者的感受调节强度,由弱至强,逐渐调节到患者能耐受的限度.能忍受而不感疼痛的电流强度(0~120mA)为最佳。③每次治疗时间25min,每天2次,直至有肛门排气。

3.评价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同时间的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组临床指标,实验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3],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尽管也伴随着呈现上升趋势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4],但采用腹腔镜手术却是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也不例外。一般来说,虽然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肠道不会产生直接损伤,但是由于术中麻醉药物,二氧化碳气体的使用等[5],均会使术后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被严重减弱,一般来说,在术后48—72h整个肠道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若超过72h不能自主肛门排气,则易引起腹胀、腹痛,导致患者身体极度不适[6],甚至出现肠梗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为此,除了尽可能完善术前患者的身体状态,达到实施手术的要求和提高手术者的技术,配合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对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也同样不可或缺,因此,我们在常规的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上,采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干预,它的原理是使用低频电流(频率1000Hz以下)在预先制定的程序刺激盆底肌肉、一组或多组局部平滑肌,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回复被刺激肢体的功能性活动,促使局部肌肉收缩和增加血液供应。我们利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刺激患者的结肠和直肠肛管的神经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同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功能和血液循环,使麻痹的胃肠恢复蠕动.从而加快肠道的恢复,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促使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利于早日康复出院,而且仿生物电刺激操作方法既简单有效、又安全无副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深受患者欢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玲丽冯丽嫦黄兰英仿生物电刺激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妇儿医学2017,11(23):98。

[2]陈永彤,方文,诸蕊玉,等.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4—835。

[3]龚敏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3):376-378。

[4]孟元光.腹腔镜在妇科领域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5):395-397。

[5]夏梅妇产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7):193。

[6]赵立萍.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第一次离床活动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