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吴琳琳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徐州新沂221400)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6326、28.6369,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急救;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87-02

临床上各种外科创伤中,重型颅脑损伤属于常见的一种,常见于战争、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等[1]。通常情况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救治,则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3]。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黄金时间为伤后1h以内,为了将救治成功率提高,本研究在其救治过程中应用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获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8.69±6.38)岁,共54例;重物撞击伤、高处坠落伤、车祸伤患者分别有12例、18例、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8.15±6.29)岁,共54例;重物撞击伤、高处坠落伤、车祸伤患者分别有13例、17例、24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具体如下:

1.2.1判断伤情接到急诊电话之后,主班护士尽可能通过电话向目击者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包括头部着力方式、部位等,对患者伤时以及伤后的神志变化、肢体是否抽搐、呕吐等情况进行仔细询问;首诊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要在2~3min之内对患者的头部受伤情况以及呼吸状况作出判断,分析患者是否有存在意识障碍,对其面色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了解患者是否有骨折、休克以及出血等现象出现;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医生到场,将患者基本情况汇报给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抢救。以最快的速度备齐脱水剂、止血药等急救药品以及简易呼吸器、吸氧装置等急救物品。

1.2.2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整个抢救过程重,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处于一个关键环节,将患者送往病房之后,要迅速将其呼吸道内的污染物、分泌物以及血块清除干净,避免误吸、窒息,吸氧,若情况需要,则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操作。

1.2.3将颅内压降低在15min~30min之内,将10mg地塞米松加入到250ml20%的甘露醇中,给予患者快速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其静脉注射200mg呋塞米;对患者24h出入量进行详细记录。

1.2.4伤口处理若患者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则需要将伤口周围的头发剪短,消毒过程中注意避免酒精深入伤口中;采用纱布卷保护外露脑组织周围,防止局部受压,在患者伤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头部适当抬高,以此来将出血量减少。

1.2.5留置导尿管了解患者病情归转、监测休克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尿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有意识障碍伴随出现,需要采用脱水剂将颅内压降低,所以留置导尿管十分必要。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尿液性、量、质进行密切观察,以此来对归转或者休克进行预测。

1.2.6心理干预通常情况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为病发突然,病情危重,可能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患者家属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与其加强沟通,并及时做好解释工作,稳定患者家属情绪,将其救治配合度提高。

1.2.7开启生命绿色通道对患者行急救处理后,待其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对其行X线摄片以及CT等各项检查,并将绿色通道开启;将患者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医生要及时填写住院通知单,将患者护送到相应的科室,并且做好交接班工作,协助患者家属办好住院手续,若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则与手术室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往目的地,在此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有效保护,确保其安全。

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患者家属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急救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均行t检验,以(x-±s)表示,救治成功率行卡方检验,以χ2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8.15%(53/54),高于对照组的87.03%(47/5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265,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6326、28.6369,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x-±s)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危重,能够成功救治和损伤程度、救治技术以及救治时间具有密切相关性[4-5]。本研究为了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了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结果显示,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8.15%(53/54),高于对照组的87.03%(47/54),χ2=6.3265,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5.6326、28.6369,P<0.05,提示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患者家属满意度,缩短急救时间。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急救工作程序,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救治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其次,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还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使其能够快速、密切配合医生实施急救,而不是被动的遵医嘱执行,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因为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应用后,患者生命得到挽救,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与依从性也会明显提高,更加利于各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系统性急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艳霞.快捷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及重症监护阶段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230-233.

[2]孙林,张玲.基于FOCUS-PDCA程序的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4):622-625.

[3]鲁林,戴新娟,杨敏.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5):2742-2745.

[4]张丽玲.系统性急救护理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26-1429.

[5]季艳,甄云,曾云香.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6):4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