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心理异常状况与护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ICU患者心理异常状况与护理措施探讨

刘世敏

(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1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心理状态,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共收录了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50例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心理状态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法。临床持续护理1个月后,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回访调查,总结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差异性(P<0.01)。结果:造成ICU患者心理异常的因素复杂多样,不仅与患者个体状态相关,也与医院住院环境存在联系。调查发现,ICU患者心理状态起伏变化较大,主要存在恐惧、紧张、抑郁等不良症状,对患者及时采取护理方式,可维持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结论:ICU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对ICU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增强其参与治疗的积极性。

关键词:ICU;心理异常;护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社会医疗体系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给予高度关注,搞好内部护理体制建设是极为关键的。对于医院来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是特殊医疗结构,ICU病人治疗期间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心理发生异常状况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增进治疗效果,护士人员要深入观察ICU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本次结合我院收录的50例患者资料,对患者心理护理展开调查,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妇科收录的5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心理状态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法。50例年龄范围10-67岁,平均年龄48±2.2岁;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9±1.4岁;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2.6岁。本次ICU患者科室划分:内科20例,外科12例,妇产科10例,耳鼻喉科8例。

1.2方法

1.2.1心理调查:临床诊治期间,对50例患者展开心理调查,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掌握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做好必要的统计工作。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心理档案,及时观察记录具体的心理状态,为后期护理分析提供指导依据。

1.2.2心理护理:持续1个月心理护理,回访调查患者心理情况,对比护理前后差异性(P<0.01)。本次将心理护理分为:①治愈:焦虑、孤独、内疚、失望、失落、苦闷、伤心、抑郁等,完全消失:②显效:以上心理异常状况,基本消失;③有效:以上心理异常状况,基本消失;④无效:心理状态与护理前相比,无变化。根据护理效果评估标准,进行划分。

2.结果

2.1护理症状对比

此次,ICU患者心理状态起伏变化较大,主要存在焦虑、孤独、内疚、失望、失落、苦闷、伤心、抑郁等不良状态,对患者及时采取护理方式,可维持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通过持续1个月的心理护理,无论男女患者,心理状态均得到有效控制,心理护理效果明显,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ICU患者主要心理状态集中在焦虑38例、失望35例、抑郁29例,所有患者并不是仅存在一种心理问题,多数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理异常症状。

表1:50例护理前后症状对比

焦虑孤独恐惧失望抑郁

护理前3816223529

护理后12012

P值≤0.01

2.2护理效果调查

本次心理观察发现,ICU患者心理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抑郁、自卑等,其它心理:怀疑、悲观、绝望,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护士采取医患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式,本次治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2例患者经延长护理时间,心理状态均恢复正常。本次护理后总有效率96%,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表1:50例ICU心理护理观察

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人数321062

比例64%20%12%4%0

P值<0.01

3.讨论

3.1心理护理作用

ICU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3.2ICU心理护理措施

3.2.1适应环境:随着医院诊断技术快速发展,对ICU症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检查技术,从而掌握了ICU症状的具体病因。临床治疗期间,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条件,还要考虑心理状态异常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案。熟悉ICU环境,对即将进入ICU的患者,应由医护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ICU情况,减少术后对ICU特殊环境的恐惧感,并向患者介绍ICU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使其了解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监护治疗经验,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患者术后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是十分有益的。

3.2.2减少刺激:近年来ICU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广泛开展。临床观察发现,心理异常影响ICU患者治疗效果,导致紧张、恐惧、抑郁等异常心理。为了避免异常心理对患者产生的危害性,护士应及时观察且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护士需积极改善ICU的环境,降低设备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噪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在患者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尽量避免影响患者,更不要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的抢救场面,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ICU的环境要力求温馨,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3.2.3医患沟通:医患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是比较常用的护理方法,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执行护理对策。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患者的体验。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释,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3.2.4生活照顾: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数呈现异常心理状态,降低了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性。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对ICU患者不仅要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还要根据病人临床状态提供可行的护理服务。生活看护是一项综合性护理措施,从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例如:尽可能减少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给患者更衣、换药、导尿、灌肠、协助排便时,要注意遮挡;日常看护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从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方面提高护理成效。

结论

着临床护理学研究深入开展,国家卫生部对医院护理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ICU患者成为护理工作服务重点。为了引导ICU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指导其树立正确的治疗思想,配合医生积极开展各项治疗工作。本次5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异常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不利影响,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其树立较强的康复信心。

参考文献:

[1]金艳艳,陈倩倩.慎独精神在提高ICU护理质量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7).

[2]胡雪元.ICU医院感染的观察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2).

[3]王宏霞,刘璞娟.浅谈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4]王晨,袁梅,凡文碧,等.培养“慎独”精神在提高ICU护理质量中的重要性和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6).

[5]勾忠杰,韩爱华,李金林,等.综合评价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05).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