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辜芳

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中选取100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相较于对照组的82%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

DVT(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深静脉系统内形成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凝块,属于常见颅脑外科患者常见术后并发症的一种[1-2]。深静脉血栓形成会促使原发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长期影响。为此,临床上要及时寻找一种有效措施来对该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4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科患者中选取100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2.56±11.82)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合并脑内出血患者分别有4例、16例、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3.05±11.69)岁,共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合并脑内出血患者分别有3例、15例、32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本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开展,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完成手术后,将患者患肢常规性抬高,确保其高于心脏平面20-30度,以此来对血液回流进行有效促进;严格遵照医嘱采用复方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患肢肿胀、皮肤温度、颜色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凝血4项进行定期检测,检查颅脑CT;对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加强观察,例如当患者有胸痛、低氧血症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出现时,要谨防出现肺栓塞;加强巡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定期汇总患者各种临床表现与生理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联系医师处理。

观察组(预防性护理):除了为患者提供与对照组一样的护理服务外,还要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为:(1)评估高危因素:对颅脑外科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包括肢体偏瘫、糖尿病、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肥胖以及高龄等,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总结,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预防性饮食干预:前期嘱咐患者进流质饮食,然后再慢慢的向正常饮食过渡,对脂肪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将栓塞加重;指导患者注意高纤维饮食,将水摄入量增加,以此来预防便秘;为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嘱咐吸烟患者戒烟。(3)预防性活动指导:早期活动时,如果患者术后麻醉未醒或者存在意识障碍,则要将其下肢抬高,对其进行被动按摩,以此来对血液循环进行有效促进,避免出现血液滞留现象;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将其体位改变,如果患者术后处于清醒状态,则要指导其及早下床进行活动,以此来促使血液循环。(4)药物预防性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遵照医嘱于术后6小时采用抗凝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将术后出血风险降低,用药过程中要对患者大便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血常规等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其出现不良状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相较于对照组的82%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分析[n(%)]

3.讨论

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十分常见,促使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与静脉内膜损伤也是促使其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则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死亡[3-5]。为此,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相较于对照组的82%更低,差异显著,P<0.05,可见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对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预防性护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通过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高危因素,进而制定预防性护理方案,能促使护理更具针对性;加强饮食干预不仅能有效满足患者新陈代谢需求,促使血流速度缓慢现象得到改善,而且还能避免刺激性食物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活动指导有利于促进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对神经损伤进行有效预防,促使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马丽红.循证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2):109-111.

[2]宋佳佳.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5(33):525-526.

[3]柳国芬.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

[4]刘建萍.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78-1379.

[5]刘芳.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22(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