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研究——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研究——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

张明(通讯作者)徐春荣王锋李雪侠周玉李金

张明(通讯作者)徐春荣王锋李雪侠周玉李金民

(徐州市肿瘤医院内分泌科221005)

【摘要】以前列地尔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物,评价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发现两种药物在改善患者步行距离、减轻下肢疼痛和提高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发现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尿激酶消旋山莨菪碱前列地尔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106-02

EfficacyofUrokinaseandAlprostadilindiabeticwithperipheralarterydiseases

ZHANGMing,XUChun-rong,WANGFeng,LIXue-xia,ZHOUYu,LIJin-min.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TheTumorousHospitalofXuZhou

Correspondingauthor:ZHANGMing,Email:zmwl_221000@163.com

【Abstract】TheefficaciesofUrokinasecombinendwithAlprostadilandprostaglandinE1werecomparedinthediabeticpatientswiththeperipheralarterydisease.Boththetherapysafelyandeffectivelyrelievepainandimprovethewalkingcapacitywithlimilareffects(allP>0.05)withoutintolerableadverseeffects.

【Keywords】UrokinaseAlprostadilProstaglandinE1Peripheralarterydisease

尿激酶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尿激酶,其能够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溶栓作用。尿激酶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消旋山莨菪碱为抗M胆碱药,具有外周抗M胆碱受体作用,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显著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在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而尿激酶联合山莨菪碱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中的治疗在文献中很少提及,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方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共入组41例病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入选标准:(1)同意本研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2)年龄35~70岁,男女不限;(3)2型糖尿病患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4)体重指数:20~29kg/㎡;(5)经临床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得到下列之一的检查证实:踝肱血压指数(ABI)测定≤0.9;或经血管超声、CT、血管减数造影证实下肢动脉有一处以上动脉硬化斑块凸起、钙化灶、管腔不规则狭窄,管腔内径狭窄>50%。

2.研究方法:

将41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组(简称尿激酶组简称联合组)21名,每日尿激酶50万单位联合消旋山莨菪碱10mg患肢股动脉注射,连续给药10天。对照组20名,前列地尔10ug,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0天。两组给药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疼痛感,测定无痛行走距离和能耐受疼痛的最大行走距离及ABI.给药后每天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临床症状及体征。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软件包,过程全部程序化。计量数据用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进行统计描述;计数数据或等级数据用频数、频率表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或秩和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

尿激酶组联合组21例和前列地尔组20例的性别(男∶女分别为16∶15和15∶15),年龄[(58±10和60±8)岁]、身高[(170±8和170±7)cm]、体重[(70±9和70±9)k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尿激酶组及前列地尔组合并高血压联合组及前列地尔组合并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也无统计学意义。

2.疗效分析(表1):

尿激酶组和前列地尔组治疗后的无痛行走距离有明显提高联合组和前列地尔组治疗后的无痛行走距离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中位数分别增加了220m(t=5.410,P<0.05)和215m(t=5.870,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0.205,P>0.05);最大行走距离中位数分别增加了378m(t=6.566,P<0.01)和390m(t=6.495,P<0.01),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0.686,P>0.05);尿激酶组和前列地尔组下肢疼痛积分分别由基线时的联合组和前列地尔组下肢疼痛积分分别由基线时的(2.44±0.85)分、(2.50±1.0)分下降到试验结束时的(1.57±0.52)分、(1.55±0.64)分(尿激酶组t=12.761,前列地尔组t=12.527,均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尿激酶组、前列地尔组ABI值患侧肢体分别由基线时的0.88±0.26、0.86±0.20增加到结束时的0.95±0.22、0.92±0.20(尿激酶组t=4.250,前列地尔组t=8.268,均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

尿激酶组2115(71.43)4(19.05)3(14.29)

前列地尔组2014(70.0)3(15.0)3(15.0)

注:显效指符合以下任一条件:⑴行走距离增加100%以上;⑵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改善2级以上;⑶踝肱血压指数(ABI)增加10%以上。有效指符合下列任一条件:⑴行走距离增加50%-99%;⑵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改善1级;⑶ABI增加不到10%。

3.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所有入选病例在基线和研究结束时均进行了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两组的指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最常见不良事件的是血管反应,尿激酶组中有联合组中有2例与药物有关,前列地尔组有3例与药物有关,未出现脑出血及其他大血管出血,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很低。

三、讨论

糖尿病较非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5倍,截肢风险增加15倍[1-3]。我国有关研究发现,有大约1/5~1/4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下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相比,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更广泛。呈现多部位多节段的远端更为严重的动脉病变,尤其是膝以下的动脉病变更多且更为严重[5],因此,外科治疗难度大,目前多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本研究以前列地尔为对照药物,对比观察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共有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了该研究。治疗后联合组和前列地尔组的无痛行走距离分别达到了176.70%和189.09%,最大行走距离分别改善率达到112.80%和147.63%。两组患者的疼痛均明显改善,从治疗后第五天开始,疼痛积分明显下降。两组的ABI值均有增加。上述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显著差异,而组间无差异。这些充分说明,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及前列地尔均有良好的改善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两组药物的疗效相当。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血管反应,包括血管反应、静脉炎、血管炎和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发红)发生率尿激酶组中2例(%)、前列地尔组中有3例(%)与药物有关,但患者可耐受,无因此退出研究。

尿激酶联合消旋山莨菪碱组及前列地尔组两组药物在改善患者步行距离、减轻下肢疼痛和提高ABI方面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85%,两组药物之间并无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均主要为血管反应,两药间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中,尿激酶联合山莨菪碱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增录2a-1-2a-23.

[2]许樟荣.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91-493.

[3]DiabetsDraftingGroup.PrevalenceofsmallandlargevesseldiseaseindiabeticpatientsFrom14centers.TheWHOmultinationalstudyofvasculardiseaseindiabetics.Diabetologia,1958,28(Suppl):615-640.

[4]王爱红,许樟荣,王玉珍,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大的大血管病危险性-4675病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137-1139.

[5]许樟荣,敬华,译.糖尿病与周围血管病变.见: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31.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增录2a-1-2a-23.

[7]许樟荣.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91-493.

[8]DiabetsDraftingGroup.PrevalenceofsmallandlargevesseldiseaseindiabeticpatientsFrom14centers.TheWHOmultinationalstudyofvasculardiseaseindiabetics.Diabetologia,1958,28(Suppl):615-640.

[9]王爱红,许樟荣,王玉珍,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大的大血管病危险性-4675病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137-1139.

[10]许樟荣,敬华,译.糖尿病与周围血管病变.见: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