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改进的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的临床体会

王旭东

王旭东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卫生院外科432001)

【摘要】目的:对肛瘘患者采用改进的切除缝合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切除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疼痛评分及伤口愈合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疼痛评分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瘘治疗采用改良切除缝合术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肛瘘切除缝合切开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67-02

肛瘘是肛肠科的多发与常见病,是指患者的肛管、直肠及周围皮肤相互连通而形成一条管道[1]。临床症状为包括含有内口、外口及条索状的管道,该病的病因一般为肛隐窝因受长期刺激导致肛腺的感染,然后肛门直肠的周围产生脓肿,一旦脓肿没有痊愈或者出现破溃就会导致肛瘘[2]。肛瘘一般包括低位肛瘘与高位肛瘘,低位肛瘘比高位肛瘘更为常见,所占比率约为70%[3]。该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肛瘘无法自愈,发病后必须行手术治疗。我院今年来将改进的切除缝合术应用到肛瘘治疗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2012年共收治肛瘘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37.2±8.5岁;病程为5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6±2.4年;全为低位肛瘘。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肛肠分会[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版]中关于肛瘘的诊断标准。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改进的切除缝合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切除缝合术,患者术前禁用肠道消炎类药物,并进行生理常规检查。手术前两天患者开始控制饮食,主要食物为流食,在手术前的晚上及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肠道灌洗,手术当天早晨患者不可饮水。手术前对手术区进行常规消毒。以1%利多卡因20ml进行骶管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扩肛充分后,以碘伏对肛缘与肛管进行彻底消毒,然后以碘伏纱布塞进肛管,避免直肠内含物污染创面。自肛瘘外口滴入亚甲兰,直到亚甲兰经瘘管内口渗出,此时将探针经肛瘘外口沿着瘘管缓慢插入,插入期间可以手指引导,将探针安全的通过瘘管并经内口引出、留置。以组织钳夹住肛瘘外口,以手术刀对肛瘘外口与内口间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至瘘管。然后提起组织钳和探针,将瘘管充分暴露,对瘘管进行剥离,经预置探针指导切除完整肛瘘,在切除的过程避免切破瘘管组织。对肛管的纤维化组织及残留瘘道进行处理,将创口修剪至干净、整齐,使创面柔软、新鲜,特别是肛瘘的外口及内口更要严格处理。对内口与外口进行适当延长,以碘伏进行冲洗,之后以可吸收缝合线从瘘道的基底进行缝合,将各层伤口完全对齐,避免出现死腔。切口深处可挂线引流,皮肤接蹭处应采用全层式缝合。手术后的16-20小时进行换药,然后改为2次/天的换药频率,直至拆线。患者在术后2天之内饮食只能为流食,以抗生素消炎3-7天,5-7天后拆线。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开引流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及肛瘘清除手术同实验组相同。在切除肛瘘并修整好创面之后,行甲硝唑与碘伏消毒,然后以消炎痛栓、痔疮宁栓、云南白药、塔形纱布、凡士林纱布、棉片、宽胶带进行加压固定包扎。手术后16小时换药,并以碘伏消毒,一日一次,使用抗生素消炎3-7天。

1.3疗效评定指标

⑴治疗效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体征恢复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病灶范围缩小,伤口部分愈合;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为(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⑵疼痛强度

根据患者主诉及止痛药的使用、以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状况,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统计:0级,患者没有出现疼痛,只有稍微的下坠不适感,记0分;1级,患者出现轻微疼痛,但可以忍受,不许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记1分;2级,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或者强烈的肛门下坠感,经止痛药后情况得到缓解,患者睡眠受到轻微影响,记2分;3级,疼痛无法忍受,经口服止痛药无法患解,需要注射止痛,患者睡眠受到严重的影响。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2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P>0.05,差异不具备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两种方法治疗的有效率都比较高。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实验组3028(93.33%)2(6.67%)0100%

对照组3025(83.33%)4(13.34%)1(3.33%)96.67%

注:P>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1.24±3.77天,疼痛程度平均评分0.679±0.099;对照组的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25.02±4.99天,疼痛程度平均评分为1.613±0.1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伤口愈合时间对比(-x±s)

组别n疼痛评分(分)伤口愈合时间(天)

实验组300.679±0.09911.24±3.77

对照组301.613±0.11325.02±4.99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肛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有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该病的多发年龄段为20-40岁,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倾向性,即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略高。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有瘘管切除、切开引流、对口引流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伤口愈合较慢、影响患者的肛门功能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切除缝合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肛瘘的治疗当中。该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且术后愈合时间较短、患者疼痛较轻等优点,对保护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30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实验组的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1.24±3.77天,疼痛程度平均评分0.679±0.099,与相关研究中报道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治愈率为98%。伤口愈合平均时间10天基本一致[4]。均提示采用改良的切除缝合术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减少患者痛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笃琛.切除缝合术治疗56例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528-529.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八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

[3]李国库.手术治疗164例肛瘘的临床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12(6):965-966.

[4]刘佐林,敖英,寇强.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8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