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开展“双证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浅谈高职院校开展“双证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唐伟莉

唐伟莉(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制”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这方面也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我们去思考与解决。

关键词:双证书高职院校思考对策

“双证制”,简单地说就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的制度。其目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下,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发文,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落实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也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做了严格规定,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1.实行“双证书”教学,凸显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教学,有助于提升办学特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突出职教特色,明确人才培养方向。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它的显著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需求、岗位需要紧密结合,与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适应。在高职教育中同时进行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能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变从前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模式,走产学研和谐发展之路,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加生命力。

2.实行“双证书”教学,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行“双证书”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学科式教育中重理论、轻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更好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实行“双证书”教学,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服务于经济建设

通过“双证制”教学,可以加强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从企业获得来自一线的生产信息、技术信息与需求信息。院校根据信息及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使教学计划与职业标准相适应,做到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涵盖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与标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调节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丰富教学模式,以满足就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

4.实行“双证书”教学,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综合素质

据我们对当前就业市场的统计,在我国现有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及技师只占3.5%左右,比例严重失调,一线中高级操作型人才不足,特别是掌握高新技术并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双证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能使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而进行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克服学生专业过窄、个性发展受阻、适应能力差等弊端。可以使培养过程与目标更有针对性,更有适应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

二、企业、学校与政府在“双证书”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困惑

1.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无证可考

由于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时间比较短,与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相比较,所能鉴定发证的职业种类还远远不足,许多专业无相应的证书可考。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工种数量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专业数量不配套,学的和考的不一样,专业设置与岗位类别也不一致,从而影响了“双证制”的顺利实施,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浪费了资源,也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2.证出多门,含金量降低,鉴定发证过程中不规范的现象较严重

目前我国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各自为政,证出多门,各行业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协商。近几年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但证书的含金量却有越来越低的趋势,大大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信度。同时培训和考核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考试走过场、滥发证书、花钱买证等现象大量存在,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信度,学校和学生无所适从。

3.“双证书”在文科专业的实际效用没有充分发挥

综合学者们对我国职业资格的研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置职业资格准入的行业相对社会行业总数十分有限。笔者所在经济管理系的以文科的经管类专业为主,学生虽然都在通过多种途径考取职业资格证,但是企业在对毕业生招聘的时候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学生达到获取学历证书后,职业资格证书基本上将不被作为首要筛选条件。

三、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制”教学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市场,统一认证标准,完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重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修订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双证”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职业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职业特性,动态、灵活地调整职业标准体系。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前提条件

实施“双证制”教学势必要求教师既要有教学与科研能力,还需要具备实践技能以及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学科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知识技能水平高、双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应增加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习设备的建设和改善,发挥实验实训基地在培养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中的作用,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把好新增劳动力就业准入这一质量关。

3.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的有效衔接与沟通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两者不能融通,无法互换,大大增加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今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逐步形成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实现高职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体系的有效接轨,力争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岗位,就设置什么专业,岗位要求是什么,专业标准就是什么,职业资格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

4.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训条件,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是保证“双证书教育”顺利开展的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车间、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实践技能,为职业资格考核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会莉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双证融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高职专论,2006,(5):16-17。

[2]宋辉周景春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30-132。

[3]吴丽万书栋万东光学历技能并重,“双证”促进就业[J].职教论坛,2005,(9):9-10。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