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

李玮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九病区225411

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住院部神经内科收治经由门诊诊断的70例脑梗塞患者,同期收集7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将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并发症病变程度较对照组轻微;实验组患者入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减轻梗死余留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可在临床开展工作和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患者

脑梗塞是老年人多发的脑部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与脑组织小血管自发性闭塞、血液内不溶物堵塞血管通路导致大脑血管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变性、液化性坏死有关[1]。脑梗塞城市居民发病率较乡镇居民发病率高,可能与城市“三高”人群基数较大有关。此类人群体内激素代谢异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健康人群,血管内膜受损、胆固醇、脂蛋白与钙盐沉积,附着于血管壁,最终导致血管壁血栓形成[2]。脑梗塞患者经过治疗后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出现临床相应症状,身体机能尚不能恢复正常人群水平[3]。据国内外医学杂志报道,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4]。为了恢复脑梗塞患者正常机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我院将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以下是详细研究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在2013年4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了70例脑梗塞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46例,年龄在57-78岁,平均年龄73岁,病程在3个月至5年;女性24例,年龄在58-81岁,平均年龄69岁,病程在5个月至3年半;城镇居民25例,农村居民45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4例,工商从业人员11例,普通工人5例,务农人员34例,其他6例;70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均接受神经内科的药物疗法,现因病情加重,特来我科继续支持治疗。

1.2实验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医务工作者向70例脑梗塞患者及家属展开健康知识教育,告知家属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普及脑梗塞的相关知识(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饮食原则以清淡低脂的膳食为主。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入住我科后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医务工作者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若患者出现病危及时给予抢救生命支持措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1.对消极悲观的老年患者开展心理工作,安慰患者,树立信心;2.行动不便需依靠拐杖的患者每日定时由家属陪同进行康复锻炼,如在病房或走道慢步行走10至20分钟。两周后若患者情况允许,可尝试不借助拐杖仅由家人协助行走,若情况不允许,可适当延长1周时间,但患者应尽早达到脱离拐杖而能独立行走的状态;不能下床活动患者每日在床上由家属辅助做肢体伸展运动,锻炼病变同侧肢体的活动度;由于病变同侧肢体存在协调和平衡障碍,患者多使用健侧肢体。为了改善脑梗塞病变造成的关节僵硬麻木、不灵活,护理人员应制定病侧肢体练习计划,让患者练习使用病侧肢体做一些日常简单活动,比如用病侧肢体刷牙洗脸、使用筷子汤勺进食或拾起地上物品)。

1.2.3评价标准将7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症状及发生率、入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可分为3度:1度.痊愈,脑梗塞症状消失,患者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持续一年;2度.有效,病情得到缓解,患者能做对抗地心引力的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个人生活自理;3度.无效,所有症状改善均不明显,存在平衡和协调障碍,一年内病变反复。并发症分为3度:重度,治疗期间内出现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痴呆、关节挛缩、褥疮等以上大部分症状,病变严重可危及生命;中度,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大多症状出现,但病变可掌控,经过治疗不造成患者生命威胁;轻度,以上症状大多不出现,且病变较轻,经过治疗可痊愈。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患者发病阶段中若不及时到医院采取正规治疗措施或不经医嘱擅自到药店购买药物,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优秀医学人员研发出多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案,减轻患者并发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我院在完善患者治疗方案后,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取得不错研究成果[6]。

在结果2.1中,无效对照组12例,实验组3例,差异明显,说明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展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治疗效果的发挥起到明显辅助作用。在结果2.2中,实验组12例患者不产生并发症且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绝大部分患者并发症病变程度轻微,表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减轻病变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均提前于对照组患者出院,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减少医疗成本有重大意义[7]。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8]。

参考文献:

[1]郝予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79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21-141.

[2]李俐娟,周景芬.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80例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4,9(6):776-780.

[3]岳敏,邹彩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4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84-86.

[4]倪珏民,陈晓,吴晓力.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758-759.

[5]石丕芝.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106-107.

[6]周松茂.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39-3640.

[7]陈海凤,韦少丽.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内科,2014,9(2):240-242.

[8]祁丽丽,胡亚妮,来海欧,刘永宏.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