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周艳玲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肿瘤患者中融入品管圈理念开展PICC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内科2012年10月-2015年1月收集的PICC置管肿瘤病例中选取80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模式落实护理,观察组40例融入品管圈理念护理,对比两组的PICC置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95.0%比77.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5.0%比25.0%),有显著差异(P<0.05)。PICC置管时间的对比,观察组为(121.8±24.5)d,相比对照组的(72.8±16.3)d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品管圈理念融入到内科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中,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内科;肿瘤;品管圈;PICC护理;临床价值

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管(PICC)是现代临床常用的一种穿刺技术,主要有疼痛轻、并发症少和无需反复穿刺等优势,而且相对传统穿刺技术,PICC置管的时间也较长,风险系数较低,对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的患者特别适用。不足的是,该穿刺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稍有不当,极可能造成静脉炎、局部感染等事件,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1]。为此,近年我们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开展了品管圈活动护理,旨在加强对上述不良事件的规避,并提高护理与置管质量,现归纳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PICC置管肿瘤资料来源于2012年10月-2015年1月,其中男有45例,女有35例,年龄分布34~73岁,平均(58.7±5.2)岁;包括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各有28例、22例、5例、8例、7例、6例和4例。入选已在知情文件书上签字,且能够全程配合者,排除预计生存期低于半年、精神异常与听说障碍者。依照随机分配法分两组对比,组间的性别、年龄等普通数据均相似,P>0.05,适合统计。

1.2方法

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PICC置管标准落实各项护理,包括观察和固定导管、定期更换敷贴、每周维护1次导管和出院前宣教等。观察组40例在PICC置管期间融入品管圈理念护理,包括:

1.2.1前期培训

由护士长通过集体讲座的形式向参与人员讲解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包括基础理念、活动目的、大致流程和方法等,同时组织全员进行全线系统培训,以了解肿瘤的基础知识、PICC置管目的和意义等。

1.2.2成立品管圈

根据自愿原则,由8名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推选1名护士担任圈长,活动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固定每周召开2次圈内会议,并通过头脑风暴法及脑力激荡法分析和解决问题[2]。

1.2.3明确主题

召开首次圈内会议,重点在于分析PICC置管期间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主题: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2.4主要活动内容

(1)置管前1d。①详细了解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病情程度、既往病史、日常饮食及检验情况等,准确把握患者的PICC置管禁忌;②通过口头宣教、观看视频的方式,向患者普及PICC置管的方法、目的及潜在风险等,使其对PICC置管的大致流程有一定了解,从而打消其内心顾虑;③提前做好穿刺标记,以防采静脉血样或治疗时损伤到血管;④告知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做好预置管处皮肤的清洗工作,以防感染;⑤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和睡眠,营养均衡饮食等。

(2)置管当日。①对患者的皮肤清洁情况进行检查,备齐相关置管物品,置管前0.5h严禁其他人员进出;②置管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准确找到预穿刺点后穿刺,动作保持轻柔,以免损伤血管;③置管后初步固定导管,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由护士按压止血,待5~10min后再采用盐袋压迫止血和弹力绷带包扎[3];④根据X线检查结果,对导管长度做适当调整并妥善固定;⑤密切监测患者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或疼痛等情况,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式等。

(3)期间。①每日按时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置管情况,置管24h后,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如局部热敷、紫外线照射等),教会其正确活动肢体关节,定期为其更换敷料,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期间;②输液期间,需在明确药物配伍禁忌下冲管,注意控制液体流速,以防堵塞。

(4)出院当日。对患者实施出院前宣教,给予资料手册发放,让患者熟练掌握置管相关事项,定期复诊等。

1.3评定指标

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对护理内容的满意情况,选项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同时记录两组的PICC置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中的X2和t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5.0%,相比对照组的77.5%有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

注:与对照组相对比,*P<0.05

3讨论

PICC是现代医学对肿瘤患者远期治疗的关键,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同时,化疗药物输注时无需接触手臂静脉,也能够很好地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4]。但PICC置管也有一定的护理风险,稍有不当,便可能引发导管脱落、感染及血栓形成等事件,使导管难以长时间留置,甚至影响到治疗效果。故加强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护理管理,对于延长置管时间、规避不良事件同样具有必要意义。

常规推行的护理虽能够大致满足患者PICC置管的需要,但总体效果有限,患者在护理期间仍有很大的概率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近年我科主张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研究显示,该活动理念对置管不良事件率的规避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改善了工作质量。

品管圈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团队合作模式,多由同一工作场所内部人员自发组成,旨在通过全员的彼此启发或自我启发,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最终起到降低成本预算、突破工作绩效和提高工作质量等效果。在患者PICC置管期间融入该理念护理,能够在考虑患者生理与心理感受的同时,充分发挥科室护理“团队”的作用,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置管期间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5]。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观察组经品管圈活动干预后具有更理想的护理效果,其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5.0%,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置管时间也得到了显著延长,不良事件率也有明显降低,仅为2.5%,与上述文献基本吻合[4-5]。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理念融入到内科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中,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京慧,唐四元,胡琳,等.运用品管圈降低肺癌患者PICC血栓发生率的实践[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2):225-227.

[2]黄萍,许琼,廖建玲.品管圈活动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147-148.

[3]林欢,孙春红,樊婷,等.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J].护理学杂志,2015,30(1):33-35.

[4]孟丽琴,王国英,暨雪琴,等.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20):75-76.

[5]武入英,李玲敏,闫冬,等.品管圈活动对肿瘤患者PICC堵管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9):2617-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