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阮晋珠

阮晋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7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286-02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系统化整体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达98%,信任度达到96%,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孕产妇在一般的系统化整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和信任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产程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娩虽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对孕产妇来说是一个强烈持久的应激源,在生理和心理都会引起巨大的变化。所以在分娩过程中,恰当的心理护理和支持可以提高产妇的依从性,改善其情绪和行为,缩短产程,顺利完成分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单胎头位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共20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心理护理组年龄(23~32)岁,平均(26.23±3.02)岁;对照组(23~35)岁,平均(25.62±2.57)岁。心理护理组孕周(37+2~41+5)周,平均38±6周;对照组(37+5~41+6)周,平均39+2周。心理护理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为80.7%;对照组为74.7%。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排除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或神经精神病史。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文化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100例采用系统化的常规护理[1]。

(1)第一产程:严密监测胎心及宫缩,注意宫口的扩张和胎头的下降。每隔4~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鼓励少食多餐,摄取清淡富有营养食物,指导在待产室可以适当活动,2~4小时小便一次,以免影响产程进展。

(2)第2产程:严密监测胎心变化,指导产妇屏气,如有胎儿宫内窘迫,立即行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3)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注意宫缩及阴道出血量,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及有无软产道撕裂,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2.2观察组100例孕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由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历时较长,体力消耗大,陪伴产妇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她兴奋于产程的开始,但当宫缩越来越强时,产妇开始担心不能承受宫缩痛,而产生紧张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可通过密切接触、亲密交谈,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阈,及时回答和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争取她们的理解和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消除其对分娩的忧虑和恐惧。

宫缩不强时应留在病房,避免待产妇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摄入充足的水分,使机体有足够能量。对于宫口开大小于3cm的产妇,夜间宫缩不强应尽力劝其入睡,使之在分娩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减少出血。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在进行每一次的检查时,都要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告知产程进展情况,使她们感到安心[3]。在宫缩时指导产妇随着阵缩做均匀的深呼吸,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腹部,以减轻症状。在宫缩间歇时通过与产妇谈心、喂水、喂饭,可使产妇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并给予使身心放松的措施,提供一些身体上的照顾,如听音乐、擦拭额头上的汗、握住产妇的手等。

对宫缩乏力,第一产程延长的产妇,还可通过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使其增强信心和耐力,并指导其调整节奏,产生有效的宫缩。第二产程:第二产程由于胎儿先露部的下降压迫直肠和盆底,产妇自觉有排便感,腹痛和腰骶痛均加剧,此时责任护士更应关心、体贴产妇,给予鼓励和支持。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指导产妇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屏气用力。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多解释,多鼓励产妇,给产妇以信心,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以取得密切配合,使其在热情关怀,充满信心与希望中短时间内顺利分娩[4]。

第三产程:第三产程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对产妇来说却很关键,产妇的情绪对官缩影响极大,胎儿娩出后,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官缩乏力而大出血。兴奋或悲伤都能导致官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胎盘残留等。

新生儿娩出后,如发现有异常情况或涉及产妇敏感的胎儿性别问题,需要等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后再告知,以免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大出血。同时做好母婴皮肤亲密接触,增进感情。

1.3观察项目

利用分娩产妇和家属的调查表,对分娩环境,助产技术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教与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度和满意率调查,比较两组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平均总产程的比较,见表1

表1显示观察组的顺产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阴道助产,剖宫产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见表2

组别例数产后2h出血量(ml)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100101.5±25.66

对照组100232±42.814

表2显示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率和信任度的比较,见表3:

组别例数满意率信任度

观察组10098(98%)96(96%)

对照组10090(90%)89(89%)

表3显示观察组的满意率和信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经深入到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运用医学知识去进行护理活动,还要懂得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针对产妇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疏导,调整产妇的情绪,以舒缓产妇的各种压力,从而能顺利渡过分娩关。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外,还有孕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故在分娩过程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待产妇分娩期因处于陌生环境中,心理反应较敏感。助产士及护理人员任何不当的行为、举止、表情甚至眼神都可以引起待产妇的猜测、反感、畏惧、抵触。心理护理是通过助产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影响患者的心理,针对不同产程孕产妇的不同心理变化,分别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是其始终最佳状态。通过创造温馨安全的待产室、分娩室的环境,实施陪伴导乐分娩[5],有效的减轻疼痛等方式,积极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分娩过程。

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出对产妇的深切同情、关心体贴,从而获得产妇的信赖,增强信心,提高疼痛阈值,使产力良好,产程缩短,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颖,李建华.150例孕产妇的护理诊断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58.

[2]宋茂芳,吴亚君,心理干预对分娩过程影响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6):426.

[3]李素坤,姚岚,陶华.妊娠妇女心理状况2523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

[4]刘素群,董浚丽.分娩全程陪伴245例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121-122.

[5]华嘉增.一种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导乐分娩[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