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晓敏

周晓敏

(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河南夏邑476400)

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学治疗,观察组给予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6.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靶向药物;肝癌;疗效

肝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恶性增殖形成,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常根据临床典型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相关标志物指标(如AFP)的变化来做出诊断,早期诊断较困难,患者就诊时病情多已属中晚期阶段,已不能进行手术切除及肝移植。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肝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且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不良反应较严重。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研究热点。分子靶向治疗因其具有敏感性及选择性高、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上比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大量研究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对于各种恶性肿瘤均有较好的效果[1-2]。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经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3];②属于弥漫型肝癌、肿瘤病灶直径大于10cm或者出现转移性病灶等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③肝功能分级(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或B级;④依从性好;⑤排除合并其他器官系统严重疾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一般资料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45~64岁,平均(55.17±8.53)岁。对照组22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为47~63岁,平均(55.83±8.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给予化疗药物治疗,包括奥沙利铂100mg/次,静脉滴注维持3h,d1、d8;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维持30min,d1、d8,28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恩度15mg/d连用14d,然后改用沙利度胺200mg/d,参一胶囊40mg/d,维持7d,间隔1周进入下个治疗周期。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

1.4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AFP)、心电图、CT等检查项目,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所有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病灶体积缩小达30%以上;无变化:病灶体积缩小小于30%,且未达到疾病进展标准;疾病进展:病灶体积增大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6.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1例四肢麻木,1例恶心、呕吐,1例白细胞减少。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1例白细胞减少,2例恶心、腹胀,1例出现肢体麻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

3讨论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而对于中晚期肝癌,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介入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预后均较差,不良反应较多。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有研究表明,分子靶向治疗安全性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4-5]。

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变化过程,其中的多个关键环节是靶向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和靶点。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制剂(贝伐单抗、沙利度胺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等)、多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等)[6]。两种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具有协同作用,最常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本研究中的靶向药物恩度、沙利度胺及参一胶囊均为抗血管生成制剂。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肿瘤生长早期主要依靠周围组织供给营养物质;进入血管期后,肿瘤及周围组织中形成大量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成分。因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使肿瘤的生长转移受限,最终失去营养供给,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靶向药物可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8]。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总有效率(66.67%)显著高于单纯化疗(36.36%),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及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在控制肝癌的增殖、转移、复发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充分证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分子靶向治疗的个体化将可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CaeciliaHCS,NataliaR,LorySC,etal.Hepaticcancerstemcellsanddrugresistance:Relevanceintargetedtherapies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WorldJHepatology,2011,2(3):114-126.

[2]胡广原,邹燕梅,赵荆,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6.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

[4]InghilesiAL,GalloriD,AntonuzzoL,etal.Predictorsofsurvivalinpatientswithestablished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treatedwithsorafenib[J].WorldJGastroenterol,2014,20(3):786-794.

[5]W?rnsMA,WeinmannA,PfingstK,etal.Safetyandefficacyofsorafenibinpatientswith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considerationofconcomitantstageoflivercirrhosis[J].JClinGastroenterol,2009,43(5):489-495.

[6]高嵩,杨仁杰.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8,20(8):570-574.

[7]陈敏山,张耀军,徐立,等.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2):96-98.

[8]LlovetJM,RicciS,MazzaferroV,etal.Sorafenibin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J].NEnglJMed,2008,359:37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