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美术创新教学体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构建初中美术创新教学体系探索

康宝亮

康宝亮(易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北易县074200)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教学

1.营造自由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

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必要外部条件之一,也是首要的条件。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对其性格和心智的形成、发展都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外部环境中,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两大组成部分。

1.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家庭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社会关系,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身心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在美术教育中,我们通常说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和敏锐的感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家庭教育中,就要保护好孩子的美好天性,例如孩子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家长就要尽量的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并鼓励其创作。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出现的情况就是家长只重视文化科的学习培养,而忽视美术、体育、音乐等科目的培养,所以,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种缺失和缺陷。美术教育之所以一直被归为基础教育的科目之一,正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要充分尊重孩子对美术的爱好和钟情,多鼓励其进行美术创作。

1.2优化学校环境是构建创新性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柱;要构建创新型美术教学体系,就必须得到学校各方单位领导和教师的支持。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环境氛围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教室展览园等有限的空间,展示师生创作的优秀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发明作品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阵地,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创新的精神,使得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之下,激发出崭新的思想和对美的感悟。

2.教学环节的改革创新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教师也是一样,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方法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时,就要及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给予学生中肯的赏识与鼓励。其实,传授审美思维方法、感悟美好人生,创造美丽艺术,是初中美术教育的宗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创造思维的发展过程,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这也是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的必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各个阶段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利用形象直观、联想求同、发散求异、多维度思考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思维定向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萌发和发展。

2.1形象直观法导入美术课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的手段本来就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采用创设情境氛围、设置悬念问题、抓住学生眼球等方法去引起学生,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例如我们进行水粉画写生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极为简单的物品给学生作为习作对象,如一个苹果,在绘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观察法进行导入,手上就拿着一个苹果让学生看、分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给学生归纳总结苹果的外形特征:由此跟同学们一起谈论苹果是否是圆的,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这个苹果究竟是绿色的?还是红色的?最后归纳出来:利用形象的教学导入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立场去分析感悟物品为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

2.2赏识成功教育法;赏识成功教育,就是通过赏识、鼓励,给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心智发育还未完全,对新事物的探求既有极强的好奇心,也很容易怕难退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部愿意完成课程内容要求的绘画习作或手工作品,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从而不满意自己的作品,不敢去进行艺术创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激励的方法去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中肯的表扬,老师的肯定会使学生心情开阔,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的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走。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的放大学生的优点,把学生的长处和特点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勇气进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形成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构建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从内外环境相结合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教育,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初中阶段,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