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加味治疗雷诺氏症5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阳和汤加味治疗雷诺氏症5例

张庆强张建国

张庆强张建国

(江苏省宿迁市工人医院中医科223800)

【摘要】“雷诺氏症”,西医称指端动脉痉挛症,西药暂无较好疗法,“阳和汤”是治疗“血痹”主要方剂之一,用于治疗该病较有捷消,本人近年接诊5例患者,用阳和汤加味治疗,皆取得效果,现录于后,供同行榷。

【关键词】“阳和汤”加味治疗“雷诺氏症”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265-01

(1)、王某某,女,35岁,宿迁市人。

初诊时间:2010年4月23日。

患者诉:一年前左手遇冷后,先紫后白,后为双手,严重时手指无知觉,西医诊为:雷诺氏症。

方,熟地30g,炮姜15g,鹿衔草15g,白芥子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黄芪30g,赤芍15g,川芎10g,地龙10g,肉桂10g,麻黄10g,甘草10g,白芍15g,10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0年5月4日,患者诉:服方后双手好转。

原方10剂,加外洗方:制草乌25g,制川乌25g,三棱25g,莪术25g,细辛20g,透骨草50g,红花50g,苏木50g,肉桂50g,桃仁50g,艾叶30g,花椒20g,水煎,外洗患处,10天愈,未再服。

(2)、张某某,女,29岁,宿迁市人。

初诊时间:2012年1月5日。

患者诉:四肢及舌遇冷麻木、发白,遇热减轻,西医诊为:雷诺氏症。

方,当归15g,黄芪30g,白芥子10g,鹿衔草15g,炮姜15g,熟地30g,肉桂10g,陈皮10g,伸筋草30g,牛膝10g,黑附片10g,白芍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10剂,一月后好转。未再服。

(3)、张某某,男,70岁,宿迁市人。

初诊时间:2012年10月21日。

患者诉:双足遇冷发白3月,伴麻木,严重时,不能行走,曾在外院骨科诊断为风湿病,查ASO<200,RF(-),C-反应蛋白<6mm,血沉2mm/H,本院按“雷诺氏症”组方治疗。

方,制草乌20g,制川乌20g,细辛30g,三棱30g,透骨草50g,红花50g,肉桂50g,桃仁50g,苏木50g,木瓜50g,一剂。煮水泡脚,(水温35度),每日一次,30分钟。一剂方可用15天,为一疗程。

2012年11月8日,患者诉:上药煮水洗足10天,自感手足麻木、苍白、无力好转,原方一剂,用法同上。

2013年10月19日,患者诉:一年来,夏天停药,天冷用药共10剂,双足未见异常,现天转凉,要求按原方治疗三剂。

(4)、李某某,男47岁,宿迁市人。

初诊时间:2012年11月8日。

患者诉:双手指、双足指遇冷麻木、疼痛、无力一月,严重时发白,肿胀,西医建议中医治疗。

方,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炮姜15g,鹿衔草15g,仙灵脾20g,熟地15g,白芥子10g,麻黄10g,黑附片10g,陈皮10g,牛膝10g,伸筋草20g,甘草10g,5剂,水煎服。

2012年11月17日,患者诉:服方后好转,

方,白芥子10g,鹿衔草15g,甘草10g,熟地30g,麻黄10g,麦冬10g,炮姜15g,仙灵脾20g,5剂,水煎服。

2013年2月7日,患者诉:服方后手足麻木大有好转,原方5剂,未再服。

(5)、李某某,女,35岁,宿迁市人。

初诊时间:2001年1月16日。

患者诉,四肢指端,遇冷发紫,变黑,麻木不温二年余,西医诊为“雷诺氏症”经治疗效差,其它情况正常,脉细,舌淡胖,苔薄。

方:麻黄10g、桂枝20g、炮姜10g、玄参10g、丹参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芥子15g、黄芪20g、白术10g、鹿角霜10g[研末冲服],甘草8g,水煎服,日一剂,三剂。

2001年1月30日复诊,患者诉,服方后,四肢指端,遇冷不再发紫、变黑、麻木。亦无其它不适,脉滑,数,舌淡胖,苔薄,原方再投五剂。

2001年2月7日,患者诉,服方后,四肢渐温,颜色正常,因不愿服药,为巩固疗效,原方三倍量研末,每服5g,日两次。观察8年,未见复发。

讨论:

医案中5位患者,皆被西医确诊为“雷诺氏症”,并通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雷诺氏症”是指肢端小动脉,出现阵发性痉挛之疾患,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中医属“血痹”、“四肢厥冷”范畴。

发病原因:多由寒冷刺激、情绪激动、血管神经功能紊乱等,使肢端动脉,强烈痉挛导致毛细血管导流缓慢,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形成皮肤苍白、毛细血管血流停滞,组织缺氧,代谢积聚,引起紫绀、麻木。无力。中医属“脾肾阳虚”,不能温煦肢端所致。

“阳和汤”是治疗“阴疽”常用要方,由于营血亏虚,寒邪凝滞,腠理闭塞所致的血管痉挛诸症,正是此方症候,方中,用熟地、鹿衔草、桂枝、炮姜等补血助阳以祛凝寒,麻黄开腠理以祛寒邪外出,白芥子祛皮里膜外阴寒之痰,甘草解毒,再佐以黄芪、木瓜、伸筋草、白芍等补气解痉之药。使腠理开,寒凝解,寒毒消,痹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