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医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影响医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周金李先松梅京松*(通讯作者)

(荆州市中心医院医务处;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调查医生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方法:将荆州市某三甲医院中各临床科室医生共230人纳为对象,选择Maslach耗量表(MBI-HSS)调查其“情绪衰竭、情感疏远、职业成就感低落”,把获得的各项临床数据作详细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医生不同学历医生情绪衰竭、情感疏远、职业成就感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医生的职业倦怠问题较为严重,应根据实际情况施以科学有效的对策处理。

【关键词】医生;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372-02

近年我国医疗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健康状态重视度也不断提高,医生的工作压力大、负荷量大、时间长等不良情况对其身心影响很大,加上工作内容与形式十分单一,从而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较大[1]。本次研究对荆州市某三甲医院中各临床科室医生共230人职业倦怠成因作调查,再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荆州市某三甲医院共抽调15人,经专业培训后组成调查小组,对各临床科室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230人。基本资料如下:(1)性别:男性127人,女性103人;(2)年龄层次:<30岁77人,30-40岁90人,>40岁63人;(3)婚姻状况:未婚33人,已婚197人;(4)家庭成员:有子女148人,无子女82人;(5)学历:本科189人,研究生及以上41人;(6)职称:初级83人,中级79人,高级68人;(7)工作年限:<5年75人,5-10年53人,11-20年55人,>20年47人。

1.2职业倦怠调查

职业倦怠采用Maslach耗量表(MBI-HSS)围绕“情绪衰竭、情感疏远、职业成就感低落”进行调查。三个维度均执行6点计分,由1-6,显示程度越严重。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围绕“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四个子项目进行评价,用以分析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是否存在相关性。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问卷表调查医生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方面对医生工作压力的影响,设置为1-4分,得分越高,显示压力越大。

采用工作压力强度问卷表围绕“工作负荷、医患关系、医疗事故、职业声望、职业规划、家庭冲突”等方面调查医生在工作期间的主观感受[2]。

1.3评价标准

①情绪衰竭程度大:>27分;情绪衰竭程度小:<16分。②情感疏远程度大:>13分;情感疏远程度小:<6分。③职业成就感低落程度大:>39分;职业成就感低落程度小:<31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医生情绪衰竭、情感疏远、职业成就感评分

不同性别医生情绪衰竭、情感疏远、职业成就感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不同性别医生情绪衰竭、情感疏远、职业成就感评分(,分)

3讨论

职业倦怠者情感呈枯竭状,个人成就感持续降低,久之便出现身心综合征,包括生理、心理上的不良情况。职业倦怠消极性强,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医生职业倦怠。医生的各项临床工作与患者的病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发生职业倦怠后的风险很大[3]。本次研究中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医生职业倦怠程度差异不大;但年龄>40岁的医生情感疏远程度最严重,此年龄段会对医生职业倦怠程度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医生职业成就感高,本科医生的情感衰竭程度较为严重。

人们无法改变社会带给我们的压力,医生对此更是无可奈何,故而实际工作中需根据医生的具体状况实施科学适宜的对策,以使得职业倦怠情况得到改善。下述则是干预对策的内容:1.正确看待问题:医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心态,深层理解职业倦怠后找寻适合自己的改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4]。2.及时调节心理波动:医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波动,持续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要学会减少自己工作上的挫折感,从而逐渐改善职业倦怠的不良状态,持续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接受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纠正方法[5]。3.生活习惯纠正:医生要注意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学会适度的放松自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休假、旅游,或者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放松,不要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6]。

综上所述,医生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较为严重,需根据实际情况施以干预对策,使其身心均得到放松,改善其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祝永明,吴展,王亚华,等.临床医师工作倦怠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08):96-98.

[2]赵铁夫,王香平.北京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医生职业倦怠与压力水平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05):359-361.

[3]张媛,刘永义,王彦.医生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院,2011,15(04):30-32.

[4]田玥,葛焕青,周东,等.从医患关系视角下看待医生职业倦怠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7(20):149-150.

[5]李烟然,吕红亮,刘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489-3492.

[6]田羿鹏,董华,徐佳佳.潍坊市公立医院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