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例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损伤部位法医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728例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损伤部位法医学分析

李俊

李俊(新余正平法医学司法鉴定所江西新余338000)

【摘要】本文对我中心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案例进行了统计,并对伤者的受伤部位、撞击形态、机动车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及男女比例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比对、分析、总结,对今后的鉴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医学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碰撞受伤部位

【中图分类号】R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339-01

一、案例资料

本文案例资料收集来源于2007年至2012年,5年期间我中心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计案例728例,旨在对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残发生特点、损伤部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统计。

1、在受理这些案例当中,机动车肇事车辆各种类别与撞击人体不同部位进行了统计,其中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多见,这其中又以小客车及摩托车损伤的为多,具体情况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

2、损伤年龄及比例:在这些受伤人员当中,其中以男性受伤为主,年龄以31~50岁为主,主要受伤部位多见于颅脑、四肢损伤为主。在城市当中以务工人员较多,上班和回家途中的时间为出警次数多,而男性在务工人群当中占较大比例,具体见如下图2所示:

图2

其中年龄最大为84岁,最小者为1岁6个月。

3、各损伤部位所占的数量:以四肢及颅脑损伤为主,因小客车的高度与人体双下肢高度相符,单纯的撞击致下肢损伤,也有碰撞三联伤的致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见如下图3所示:

4、损伤部位与损伤时间:从2007年起至2012年,我中心的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都比历年增加,尤其是在新手多、无牌驾驶、酒后驾驶,造成许多的交通事故,从下图4可以看出,每年都递增,见表:

5、交通事故肇事车辆致伤方式:从近几年搜集的数据来看,主要是机动车与人体接触受伤的为碰撞及刮擦、拖拉所致。见表5所示:

二、讨论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从汽车的构造来看,汽车一般多由金属部件构成,其突出部位多、具有重量大、速度快和运动能量大的特点。按照动能定律E=1/2mv(E=动能,m=质量,v=速度),汽车速度越快,其所致损伤的程度越严重,可见汽车冲撞的速度对损伤程度起主要作用。汽车速度为30~39公里/小时所致死亡率为10%;车速为40~45公里/小时,死亡率为47%;而当车速为49~58公里/小时,死亡率则高达73%;目前我国汽车行使速度提快,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车速经常超过100公里/小时,故其车祸死亡率很高。

由于汽车在行驶中所具有的驱动力和冲撞力较大,故在发生事故中对人体造成损伤较为严重,而在事故中不同交通行为的人所受损伤也各不相同。损伤的形态和程度取决于汽车的冲撞速度、车辆载重量大小、撞击方向和角度、人体致伤部位、姿势和方式等。

在所搜集的资料当中,货车在肇事车辆中的构成比最大,肇事方式以机动车与摩托车相撞为主,事故方向多为相向所致。受伤人员中,摩托车驾驶员最多,受伤原因以颅脑损伤多见;损伤多由碰撞、摔跌及刮擦形成,损伤部位呈离心性分布。损伤年龄以中青年人为主。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四肢损伤、颅脑损伤和头面部。

引发交通事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客观因素:道路、气象等原因,也可引起事故发生。

车况不佳、疏忽大意、操作失误:

对交通事故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做到有效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

马上停车、发出警示、估计情况、护理伤者、防止危险、马上求救、记录现场、互换资料、报案、人员转移。

三、小结

从上述材料中分析得出,在道路交通事故当中出现的损伤部位最多的为四肢和颅脑损伤,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引发的多种损伤也呈上升趋势,或多或少不可避免会出现人体上的单一或多种损伤情况,而在四肢中出现最多的损伤为下肢的损伤,尤其是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为多;颅脑损伤中以骨折及出现精神障碍为主,在所受理的案件当中,以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为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