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服务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实施创新教育服务语文教学

郭艳芳

◆郭艳芳河北省武安市康二城镇康西小学056300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提高素养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健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推理,就能激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生长环境

1.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可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可通过让学生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能体会到被教师肯定所带来的亲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多渠道积累知识。

“创意的出现看似突兀,却不乏过去的基础。”这句话强调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平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好片断,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勤写日记,自觉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可鼓励学生剪贴,把自己所写的作文装订成集,并设计多姿多彩的封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设立一个成长袋,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习作、画得最好的一幅画等等装进成长袋,以此激发学生乐于积累知识。

二、激发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解难

好的文章一般不会平直浅露而是含蓄蕴藉,往往留下许多未定点给读者去补充,它们是课文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应设计情境,巧妙引导学生去填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这对学生的想像力、创造性思维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丰碑》中,军需处长为什么没有棉衣?他的棉衣哪里去啦?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冻僵的?临终前他心里会想什么呢?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填补出这些情节、场面,军需处长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就会变得充实、丰满、有血有肉,对于“丰碑”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想像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训练发散思维,挖掘创造的潜能

发散思维训练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设计“帮助小羊逃生”的发散思维练习。小羊喊:“猎人来啦,快逃!”小羊会趁狼分心,撒腿就跑。“亲爱的狼,等我到河里洗干净再吃我吧!小羊跳到河里潜水逃走了。”“小羊勇敢地用角顶狼的肚皮,狼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小羊逃走了。”“小羊正在和狼博斗,猎人来了,将狼打死了。”通过发散想像及表演,塑造了续篇中小羊善于动脑的可爱形象,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提高了语文的实践能力,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引导续编故事,拓展想像的空间

课文中很多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的想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例如《狐狸和乌鸦》的结尾:狐狸叼着肉,转身往洞里走。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到口的肉被狐狸抢走了,乌鸦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把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大胆设想。如有学生续编道:(机智的)乌鸦知道上当了,眼珠儿一转,哈哈大笑说:“吃吧,药死你!今天你可活到头了!”狐狸一愣:“怎么?有毒?”他放下肉想看看,就在这时,乌鸦猛地扎下来,叼着肉就飞上了天空。这样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个性地得到了张扬,激活了学生的想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填补空白,激活想像

文章出于表达的需要常留有“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像,进行补充,以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如《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结尾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去填补这个“空白”。有的课文在结尾留下了大片“空白”,如《穷人》这篇课文在结尾处留下了空白,我让学生填补这个空白。有个学生说:“当桑娜拉开了帐子后,渔夫看见七个小孩子正在床上香甜地睡着。看到这情景,渔夫马上跑过去拥抱桑娜,说:‘亲爱的,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桑娜说:‘我怕你揍我。’”

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学生实际出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