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志贺邻单胞菌食物中毒病原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1

类志贺邻单胞菌食物中毒病原学分析

李先军

李先军(黑龙江省绥滨农场疾病控制中心156203)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16-02

【摘要】目的采集感染性患者粪便进行病原分析,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通过以生化分型方法和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用Ⅰ系列数值鉴定系列对分离出的4株可疑菌进行鉴定。结论这是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类志贺邻单胞菌中毒病学分析

类志贺邻单胞菌尾于肠道致病菌,所致疾病常为轻症和自限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类志贺邻单胞菌是热带地区夏、秋季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多存在于水体表层和鱼体表及肠内,食用水产品是患该菌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010年9月2日某企业食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实是由于食物受类志贺邻单胞菌污染所致,在菜刀和熟菜桶中及两名患者的粪便中检出生物性状相同的类态贺邻单胞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9月2日晚5时30分某企业食堂共有500人就餐,晚7时左右陆续有人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发烧。住院治疗106人,还有一部分症状较轻的门诊治疗病人,经治疗24小时后恢复健康。

2材料和方法

2.1标本来源:9411号菌株从菜刀上检出,9412号菌株从熟菜桶中检出,9417号、9418号菌株从中毒患者的粪便中检出。

2.2培养基:营养肉汤、V-P半固体S、S、麦康开均由浙江军区后勤部微生物研究所生产。氧在酶纸片由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生产;数值编码鉴定Ⅰ系列电哈尔泊市卫生防疫治提供。

2.3分离培养:用棉拭涂抹菜刀及熟菜桶,用营养肉汤增菌后分离于普通营养琼脂、S、S及麦康开琼脂平板,37℃18-24小时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双糖铁琼脂.将中毒患者的粪便直接分离于S、S及麦康开琼脂平板,同时用营养肉汤增菌后分离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S、S及麦康开平板,37℃18-24小时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双糖铁琼脂。

当双糖铁斜面阴性,高层产酸不产气,硫化氢阴性时留菌种鉴定.将菌种接种普通琼脂斜面,做氧化酶试验,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及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2.4鉴定方法:用Ⅰ系列数值鉴定系列对分离出的4株可疑菌进行鉴定。

3结果

3.1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

四株菌为G-杆菌,在普通琼脂、S、S及麦康开琼脂上生长良好,经37℃18-24小时培养后在S、S及麦康开琼脂上形成半透明,边缘整齐、光滑较扁平的类似态贺氏菌菌落。

3.2生化反应

分离菌接种双糖铁培养基,培养表现为斜面呈红色,底层呈黄色,不产生,H2S阴性,O-F发酵为F型。氧化酶、触酶、赖氨酸脱羧酶等生化试验。

3.3生化特征

该菌氧化酶试验阳性,数值鉴定结果如下:

查数值编码鉴定手册编号为0170,结果为类志贺邻单胞菌。

4讨论

类志贺邻单胞菌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之一,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肠道病原菌,主要引起霍乱样腹泻,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中毒症状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该菌的实验室分离与鉴定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但对人类的危害正被逐渐认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起食物中毒是由于类志贺邻单胞菌污染食物造成的。在菜刀,熟菜桶及腹泻便中均检出生物学性状相同的细菌。该菌为G-杆菌,氧化酶阳性,有动力,赖氨酸阳性,靛基阳性,无尿素酶,无DNA酶。符合类志贺邻单胞菌的生物学特征。实验同时未分离出其它致病菌。

通过本次食物中毒的处理提示工作人员,在今后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中应予以重视,特别是在不同的检测样品中发现相同优势菌时,除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外,也应考虑到其他病原菌的存在。

类志贺邻单胞菌广泛分布在淡水环境中,常从河水及淡水鱼体中检出,此菌是人腹泻的病原菌之一,国外有引起集体食物中毒的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的摄入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提示我们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在食物中毒时要考虑到该污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建安,陈前进,刘荣福,张小平,曹春远.1起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05).

[2]王连秀,彭智慧,左晨,王宝江.一起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分离鉴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04).

[3]王晓影.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职业与健康,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