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

陶慧仙

陶慧仙(新平县漠沙中心小学云南新平653400)

【摘要】语感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本文论述了语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阅读教学、词句积累、课文分析、写作教学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发展学生语言,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学生;语感

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这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而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反复锻炼,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的首要任务。学语文,靠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必需立足于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语言,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物美、情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感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读出韵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从中自已感悟,自已领会,自已运用。

2.在词句积累中培养学生语感

以前,我曾经要求学生收集生动的词句记在小本子上,以备写作文时选用。但又往往流于形式,陷于盲目,因为学生在收集词语时,只从“漂亮”着眼,而忽视了对语言内在意义的追求,不是被陈词滥调迷了眼,就是对于好词句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同学们讲有关语言的知识,告诉他们体会语言在像品偿茶一样,慢慢地品偿体会,仔细的辨别区分,并且向他们指出,要培养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不仅单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对字、词、句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就不够了,单纯抄别人文章的词语也不是好办法,关键还是要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点点滴滴去积累,慢慢对语言文字就会有灵敏的感受。比如:“春”这个词,词典里的解释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而学生们对这个词的内在意味的感觉要求要远远超出这些,因为他们都体验过春天,感受过春天的风和日丽,百花争艳,一看到“春”这个词就会让人想到春天的景象,就会使人想到祥和、舒适、美丽,确实让人感觉“温暖如春”。这样一来,学生们明白了,自觉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把死记硬背一些漂亮词语变为记录生动活泼的生活日记。

3.在分析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分析课文时,也常讲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但如果一味地总是这几条,学生听腻了,反而感觉不出作者的语言好在哪里。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把语感训练融入到课文的分析当中。例如《颐和圆》一课,作者写长廊,讲出五彩的画面,两旁的花草树木;写万寿山,讲了佛香阁的高耸和形状,讲宫殿的颜色和气势;写昆明湖,讲了小岛、柳树、石桥等,让读者体会公圆的景色,由衷地去赞叹她的美丽。我于是拿一些学生的写景作文作比较,“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这个地方真是太好看了。”等句子与课文中的语言比较有何足?通过分析,同学们总结出这几句写的太直接,太平炎,是硬让读者接受你的意见,远不如课文描写的生动、具体。又如上《黄继光》一课,我让学生说“猛扑”一词表达的意思,问他们什么样的动作是猛扑,“扑”字为什么不能换成爬、倒、摔等字?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扑,是黄继光主动的行为,猛扑表明了黄继光动作快,十分勇敢,反映了他为革命胜利而主动献出生命的崇高精神,而另外的几个词却不能反映这些。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忽视语感训练是作文水平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在突出作文思想性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加重语感训练的分量,使学生在作文中培养对语言感受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每次作文,我都从内容的表达入手,向学生提出语言方面的要求,讲评作文时,把语言表达作为重要原则。有个学生这样描写太阳:“落日红得那样可爱,简直无法形容。”我把这句话读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发表意见。那样可爱,无法形容是什么样子呢?有个学生发表意见说:“这样写没有说出事物的特点,跟没说一样,是观察不够,缺乏语感。”学生们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后,我再让他们改这句话。有人改为“落日红得像个火球,十分耀眼”,还的人说:“落日像盘子那样圆,像人害羞涨红了脸”。显然,这样的句子要比原句具体、生动,更形像,语感更好了。

5.多媒体教学是语感培养的又一体现

对于一些理解难度大、有特殊历史背景、新奇又陌生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状况。多媒体教学大多为演示型课件,是集图、文、声、貌于一体的画面来显示当前难以理解的东西,学生以眼耳并用达到极致的思考结论,以此来加深对文字的感知力,比教师用半堂课来讲述,学生只是用耳去听到的结果要强上百培,万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己搜集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如此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感的训练,缺乏语感训练就很难形成语感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才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