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刘同语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266000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堂上强制性地对学生“满堂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教学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时,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三国故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最初势力并不太大,但他多谋善断,很有眼光。那时战乱频繁,曹操利用时机,决定迎接汉献帝,他的手下将领反对,认为汉献帝年少没用。但他的谋事说,现在的皇帝东流西迁,人们为汉朝命运担心,这时迎汉献帝,正合人心。于是曹操去洛阳,将汉献帝迎到许。曹操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出于此,通过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的甚至相隔几千年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课堂讨论,激活学生思维

在历史课教学中,讨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寻求答案。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四、精心选择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可以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作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了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突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而教师则通过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带有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提问式教学法这一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信息,可使其历久常新,设计构思新颖的探究性问题,是赋予提问式教学法推陈出新的活力之源。课堂教学提问大致可以分为验证性提问和探究性提问两大类,这两大类提问反应两种不同的学习心理。验证性提问,由于大多数有单一确定的答案,又称封闭型提问,学习过程是学生把课本现成的答案或教师结论式的讲述,囫囵吞枣地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引起自己认识结构的认同。探究型提问,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又称开放型提问,是“探究学习”学习心理的表达。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新材料、新情景、新观点的理解、分析、归纳、创造性地研究新知识,引起自己认知结构的整合和重组。

总之,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