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侧重培养欣赏能力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高中音乐教学侧重培养欣赏能力探微

刘芳

(宣汉县第二中学宣汉636150)

音乐是一门艺术,能够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所以无论是在教育的哪个阶段,对音乐的学习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使之成为音乐课堂的学习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1、让学生学会“听”。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我会先向学生简要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于1972年春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蒙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乐曲流畅生动形象,叙事性强。然后,我会完整播放《草原放牧》这一乐章并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是哪个民族风格的作品?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有哪些乐器参与乐曲演奏?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2、让学生会“唱”。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把握蒙古族民间乐曲的风格特色。

3、让学生能“想”。“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我们在《草原小姐妹》中已经正确听辩出圆号和琵琶两种主奏乐器。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圆号主奏旋律明快活泼,就像两姐妹在草原上嬉戏玩耍的场景。而琵琶清亮而悠扬,如同蒙古阿妈唱起长调,拉起马头琴的画面。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4、让学生能“说”。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在完整分析完《草原小姐妹》的艺术特点后,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在旋律、节奏、音乐风格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可以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其它民族风格的作品给大家听,找出双方的差异性。使我们的音乐欣赏学习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慢慢地在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要听教学欣赏内容,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而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

1、从乐曲本身着手。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2、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3、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由于社会的影响,高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同学偏爱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特别是很多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中,大量使用了民族乐器。流行音乐《东风破》引用了二胡作为引子进入。徐静蕾导演《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配乐音乐《琵琶语》是用民族乐器古筝主奏。常石磊作品《high歌》中段间奏用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等等。都是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中运用的典范。另外,在声乐演唱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可以举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