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分析

谢贤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精神病积分、用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用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心理干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既可改善病情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又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心理干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64-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还会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通常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如临床治疗过程中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0.6±9.0)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4±5.6)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1.4±8.5)岁,病程1.6~17.8年,平均病程(9.1±6.4)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此次心理干预治疗共6w,前2w每周2次心理干预治疗,1.5~2.0h/次,后4w每周进行一次治疗,治疗时间同上。前2w治疗方法: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友好、平等的集体观念;向患者讲解病因及临床表现,使患者了解抗精神分裂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并向患者讲解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教会其药物识别及副作用识别方法,使其明白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用药依从性;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行为,提高治疗信心。后4w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培训患者良好的行为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兴趣爱好等,积极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培训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以患者为中心,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交流病情及感受,为重返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寻找不良因素,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判断,指导其改变病态的看法及想法,应用物质奖励做得较好的患者;引导患者正确看待挫折,指导其应用合理的理解能力及认知行为去评价事物;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可通过角色扮演展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相处之道,学会解决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问题。集体讲解后,可进行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治疗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将其恰当应用于治疗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精神病积分、用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病积分采用BPRS量表进行评价[2],总分为35分,分数越高证明精神病症状越严重。用药依从性按患者1w内拒药次数进行评价,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拒药次数小于5次);不依从(拒药次数大于5次),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采用SDSS量表进行评价[3],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证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进行评价[4],包括穿衣、用餐、洗浴、如厕等日常活动项目,总分20分,分数越高证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s)表示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采用n(%)表示用药依从性,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两组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93.3%(28/30),其中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2例;对照组用药依从性73.3%(22/30),其中完全依从15例、部分依从7例、不依从8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χ2=4.320,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从而增加了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发生无助、抑郁、绝望、妄想等负面心理,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有效治疗干预。在康复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因面对强迫、恐惧、人际关系等问题,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有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5]。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用药依从性93.3%、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原因分析:因患者不了解自已的病情,长期的社会偏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面心理,通过有计划、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在心理治疗干预前2w,认真向患者讲解病因,通过患者之间的讨论,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身身疾病的认识程度,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后4w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行为意识、健康心态,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客观的评价事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度,促进病情尽快好转[6]。

综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应用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小玫,秦千子,李爱平,等.社区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2):4303-4305.

[2]何晓艳,许可,杨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3-355.

[3]郑丽华,刘秀丽.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9):2862-2863.

[4]段宝君.集体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0):86-87.

[5]舒瑜,谢晓燕.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254-256.

[6]王喜英.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