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夏玉荣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任选其中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余6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在给予相同疼痛刺激后其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给予疼痛护理后,其严重疼痛的比例(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轻度疼痛的比例(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且疼痛刺激后观察组的生命体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上述两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减轻疼痛引起的生理变化,保证新生儿机体功能,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新生儿护理中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护理中应积极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效果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在损伤机体同时,还可引起机体极差的情绪体验,导致身体、精神双重创伤。由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不成熟,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但是新生儿对疼痛感知却比成人更持久、强烈,导致疼痛极易损伤机体,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同时它还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如情绪不良、睡眠障碍、喂养不耐受等,且疼痛的长期刺激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最终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1-2]。新生儿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疼痛,但疼痛引起的表情、行为等外在表现可反应出其疼痛程度,临床常见的新生儿致痛操作如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气管插管、采血等,因此对新生儿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极其重要。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患儿排除具有畸形、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特殊疾病的新生儿。任选其中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胎龄36-41周,平均胎龄为(38.23±1.56)周,足月儿50例,早产儿10例,给予常规护理;余6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9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为(38.76±1.03)周,足月儿48例,早产儿1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干预;两组新生儿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常规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非营养吮吸给新生儿安慰奶嘴,其可刺激新生儿口腔,促进吸吮动作,同时安慰奶嘴还具有一定安抚作用,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增加抵抗疼痛能力,(2)体位护理使新生儿采取屈曲位,维持鸟巢式体位,提高其舒适度,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从而有利于抵抗疼痛。(3)袋鼠式护理直立拥抱新生儿,使其感到舒适、安全。(4)母乳喂养熟悉环境可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同时母乳的甜味可激活内源性阿片,而阿片具有有效的镇痛作用,利于疼痛缓解。(4)安抚护理可给予新生儿轻微摩擦、播放摇篮曲等轻音乐或给予葡萄糖水等,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程度及疼痛刺激后生命体征变化恢复情况,其中疼痛程度根据根据疼痛评分判断,总分为10分,0-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后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由表1可知,观察组新生儿严重疼痛比例(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轻度疼痛的比例(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由表2可知,刺激前两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刺激4分钟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是临床上极其常见的一种症状,它不仅损伤机体,还可引起极差的情绪体验,导致身心的双重受损。新生儿对疼痛比较敏感,但由于其身体发育不成熟,且不能言语,导致其不能有效抵抗疼痛,使疼痛易损伤机体,可引起呼吸急促等生理病理变化,同时如果疼痛长期存在不缓解,还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睡眠障碍、喂养不耐受等,最终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4]。因此,积极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新生儿有效对抗疼痛刺激,使其健康成长。

常用的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分为药物和非药物,由于新生儿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较差,导致不能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同时由于药物存在自身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损伤脏器功能,因此不作为疼痛护理干预的首选。而非药物护理干预由于风险小、易操作、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抵抗疼痛能力,临床护理较常用。常用的方法如给新生儿安慰奶嘴的非营养吮吸,其可刺激新生儿口腔,促进吸吮动作,增加抵抗疼痛能力,同时安慰奶嘴还具有一定安抚作用。新生儿采取屈曲位、维持鸟巢式体位或袋鼠式护理(直立拥抱),可有效提高其舒适度,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从而有利于抵抗疼痛。母乳喂养可使新生儿感觉到熟悉环境、气味,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同时母乳的甜味可激活内源性阿片,阿片具有有效的镇痛作用,利于疼痛缓解。还可给新生儿轻微摩擦、播放摇篮曲等轻音乐的安抚护理,转移其注意力,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疼痛刺激后生命体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一试验研究与张江华等研究结果相一致[5],也再次证明了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有利于新生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应积极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小元.简述新生儿疼痛护理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46-48.

[2]彭晓艳.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577-2578.

[3]吉娟.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06,111.

[4]罗玲,苏绍玉,胡艳玲等.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18):257-258.

[5]张江华,范雪爱.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7,4(1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