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蜚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 2

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蜚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陈真华谢林波赵旭梅

大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寄科四川大竹635100

【摘要】目的了解大竹县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于2009—2016年每年的1-12月在大竹县城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店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每月中旬开展蜚蠊密度监测1次。结果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蜚蠊平均侵害率为14.76%,平均密度为0.60只/张,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月平均密度为0.11~1.03只/张,7-9月为密度高峰期,月平均侵害率为4.66%~23.84%(χ2=143.47,P<0.001);以农贸市场平均密度及侵害率最高,医院最低。结论5-6月为突击灭蜚蠊的最佳时机,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对农贸市场、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防制。

【关键词】蜚蠊;密度;监测;防制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地跨“三山两槽”,呈“川”字型,三条山脉平行并列,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浅丘地带,称谓东西两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温和湿润,适宜蜚蠊的孳生繁殖。为了解大竹县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2016年开展全县蜚蠊密度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cm?10cm,以甜鲜面包屑为诱饵(2g/张)。

1.2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每次共布放60张。在县城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店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每处布放粘蟑纸10张,各监测点相对固定,1-1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农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内、干杂摊(店)储物柜内,餐饮店布放在餐饮操作间、食品库房储物柜内,宾馆布放在客房的电视柜、衣柜内、卫生间,医院布放在病房床头柜内,居民区布放在厨房碗柜、储物柜内,每个标准间(15m2)放置1张,居民户每户厨房放置1张。1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不作为监测点,监测所用粘蟑纸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次更新,晚放晨收,并进行种类鉴定,记录捕获蜚蠊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做好天气情况记录。计算公式:蜚蠊密度(只/张)=捕获蜚蠊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2009-2016年共布放粘蟑纸5760张,回收5679张,阳性838张,平均侵害率为14.76%。共捕获蜚蠊3403只,密度为0.60只/张,其中德国小蠊2452只,美洲大蠊602只,黑胸大蠊349只,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2.05%、17.69%、10.26%,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各年度密度逐年下降,由2009年的0.85只/张降至0.12只/张;侵害率从2009-2010年逐年下降,到2011年略微回升,随后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7.86%降至2016年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8,P<0.001)(见表1)。

表1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

2.2蜚蠊季节消长2009-2016年县城区全年均有蜚蠊活动,月平均密度0.11~1.03只/张,密度高峰在7-9月。月平均侵害率为4.66%~23.84%,各月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7,P<0.001),侵害率高峰在7–9月。密度和侵害率均是从3月开始逐渐上升,8月达最高峰,分别为1.03只/张、23.84%,随后开始下降,经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01)。密度和侵害率高峰吻合,均呈单峰型(见表2)。

表2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蜚蠊密度(只/张)及侵害率(%)季节消长

2.3不同生境蜚蠊分布情况2009-2016年平均侵害率为7.91%~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37,P<0.001)。平均密度为0.24~1.26只/张。平均侵害率和密度均以农贸市场最高,分别为30.45%、1.26只/张,医院最低(见表3)。农贸市场侵害率明显高于餐饮店和宾馆(χ2=125.77,P<0.001;χ2=123.53,P<0.001)。

表3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及密度分布

讨论

3.1蜚蠊总体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监测结果显示,大竹县城区2009-2016年蜚蠊平均侵害率为14.76%,平均密度为0.60只/张,且逐年下降,并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为从2009年开始大竹县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加大了病媒生物防制力度,于2012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卫生县城,目前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故年平均密度和侵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3.2突击灭蜚蠊最佳时机的选择从季节消长结果看,大竹县城区各月均有蜚蠊分布,但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呈现季节性波动,以12月至次年2月处于较低水平,7-9月出现高峰,全年呈单峰型。提示选择在蜚蠊密度高峰期前5-6月开展突击灭蜚蠊是最佳时机。

3.3综合防制是控制密度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这是保证防制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二是要重视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环卫设施的建设,整治排污沟,清理城乡结合部及居民小区等卫生死角,从根本上控制蜚蠊孳生地。概括为“封六缝”:对墙壁、地板、门框、窗台(框)、水池和下水道等出的孔洞和缝隙用油灰、水泥和其它材料加以堵塞封闭;“堵三眼”:堵塞沟缝孔隙,尤其要注意堵塞水管、煤气管道、暖气管等管道通过的孔眼。三是要加强抗药性监测,对孳生地及优势种群进行调查,做到有的方矢,科学防控,在此基础上对常用药物进行抗药性监测及效果评价,以提高防制效果,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防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荣,马晓,朱光锋,等.宁波市2014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6):630-633.

[2]丁丰,陈浩祥,孙品晶,等.浙江省海宁市2009-2012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88-191.

[3]刘令初,周群玉,赵怡双,陈财荣.台州市2011-2014年蜚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3):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