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备赛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备赛实践研究

殷宏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

摘要:自从“互联网+”行动计划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被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举国上下掀起创新创业的新浪潮。2015年起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引领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也成为各级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的模板。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状况及四届大赛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创业实践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提出“教学—科研—竞赛—创新—就业”的良性循环模式,力求进一步推动青年人的创业实践活动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教育

引言

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布,这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该项赛事契合了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的需求。是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赛制周期之长、规模之大、含金量之高是以往类似创新创业竞赛所不能比拟的。

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点分析

1.1作品实用性逐年增强

大赛作品越来越呈现出实用性的特点。随着大赛逐年的举办,参赛作品从最初的停留在设想逐渐转向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作品。创新创业作品的原型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生活中的问题提取线索,经过抽象思维的凝练和总结,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逐渐勾勒出作品模型,进而创造出符合大众的、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需求。这使得一些创业项目能够落地生根,同时结合校园实际生活,利用校园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生对实际校园生活的种种问题的征集和搜索,注重应用,注重实际,注重生活,凸显作品的价值性,能够进一步投入市场,投向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

1.2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指导下萌生,通过比赛的形式给予当代大学生尽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大赛中实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贯通,加强思维的发散性,从比赛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这为青年人日后的学习和创新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比赛更好地提升了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创造列入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当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和大学生把比赛的精神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专业社团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辅助学校融入创新创业大浪潮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体现出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实习实训与学生在校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使大赛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3“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是前沿阵地

大学的学习是专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在专业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生产水平的提升而提出的新要求、新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与实际生产需要融会贯通都需要更专业、更创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大学就应该是新的思维模式产生的前沿阵地,而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适宜的机会。无论是任何层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在比赛中会根据实际需要作为竞赛的目标来力求通过比赛探寻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参赛作品能在不断探索研究解决办法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1.4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

根据“互联网+”大赛对参赛项目要求,其中初创组、成长组项目需进行工商登记注册,这就要求高校建设自己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而更便利地进行项目的培养和打造。高校孵化园建设不仅仅是为参赛打基础,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完善孵化园的管理运营保障体系建设,由学校主管领导和创新创业管理部门组成创业项目孵化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孵化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5]。同时,高校应重点抓取符合学校和区域经济特色的项目,利用孵化园对项目培育的功能打造优势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把高校孵化园作为学生项目对接社会的一个缓冲平台,在项目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减少项目的风险承担,最大程度地激发项目的潜力。对于高校在“互联网+”大赛中的获奖项目,特别是创意组项目,应该优先考虑入驻孵化园,享受国家和高校自己制定的入驻项目优惠政策。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的关键实践平台。通过孵化园的培育,让创意项目真正落地,完成从创意到创造的质变,对接社会资源,聘请创业成功者和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深度打造、挖掘潜力,帮助项目适应社会。通过孵化园对项目进行孵化打通企业与高校科技创新的桥梁,建立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利用成熟企业的先进管理手段和市场运作能力将高校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将创业项目打造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成熟项目。

2备赛实践

2.1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2创业指导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整合各部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机制,依托各相关职能部门,面向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面向教师,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全力提升。组织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现创新创业培训实训、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孵化和扶持服务保障,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保障大赛项目成果在竞赛结束后的产品迭代及持续成长。

2.3组建双师团队

搭建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团队。引导各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依托专业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为优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注重改变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引导专业教师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思维模式。企业导师,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创业指导,以不定期组织创业论坛、沙龙等活动进行创新创业交流和实践。

2.4将大赛理念融入校园文化氛围

全面打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相融合。通过充分挖掘经典优秀项目、创业故事激励学生参与到竞赛当中来。

结语

新的发展阶段带来新的机遇,也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产经营中越来越鼓励与重视自主创新、创业的发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国家也颁布了许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基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各个高职院校也必须要改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策略,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有想法、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经验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就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赛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为实际生产制造提供有效可行的办法,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航.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8,(3):80.

[2]张小刚,赵洁.从高校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的探析——以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