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出院病人的延续性健康教育

/ 1

精神分裂症出院病人的延续性健康教育

朱惠芳

朱惠芳(嘉兴市康慈医院浙江嘉兴3145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1]。病程迁移,缓慢进展,有发展衰退的可能。患病率0.66%,多在青壮年起病。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我院出院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电话随访形式进行院外指导和健康教育,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首次入住我院精神科病人,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共104例,年龄19—61岁(32.7岁±6.8岁)。按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对照组51例,男32例,女19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基本相同,进行常规住院宣教和出院指导,对照组未进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干预组实施出院后的电话随访。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科室设立随访登记本,出院前由主管护士将每位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基本资料,病人出院第1个月电话随访2次,以后每月1次,每次通话2-3分钟。随访时护士要全面了解出院病人的日常服药情况,是否按时复诊,心理情绪状况、睡眠和饮食情况,工作或学习情况,并针对病人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社交技能及学业职业指导、服药依从性指导,并将每次的随访内容作详细的记录,为下一次针对性的电话随访提供参考依据,了解病人出院后所需要的帮助,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1.3调查方法电话随访1年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统一发放由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能否坚持服药、睡眠满意度、能否按时复诊、症状是否稳定、能否上班、出院后满意度6个方面。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以了解病人的康复状况。两组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干预组回收51份。对照组共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和92%,无效6份,不纳入。

2结果

干预组53份中电话随访589次,病人来电45次,心理疏导521次,饮食指导98次,服药指导467次,提醒病人来院配药147次,提醒复查218次。两组病人随访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病人一年后问卷调查结果例(%)

3讨论

3.1延续性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康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全程治疗至少需2-3年,但接近半数的病人过早地终止治疗,主要原因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担心药物依赖。目前,健康教育大多局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缺乏监督。电话随访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经济的沟通方法,病人随时获得护士的帮助,护士能较好地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按时复诊,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对生活的信心,从而提高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3.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现代护理已进入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以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护理形式对院内、院外病人实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通过随访,护士能对病人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康复情况等实施指导和监控,能及时有效建立护患关系[2]。电话回访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回访时常听到家属感谢的字语,有的甚至在复诊时买水果来看我们。许多家属都希望与医生护士经常保持联系,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树立信心。

3.3电话回访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对出院病人电话随访服务功能的延伸,是医院“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优良服务的体现[3]。给出院患者的一个电话、一声关怀的话语,看似简单普通的行为,却体现了医院的服务品牌,无形中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作为回访护士,不仅需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因此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将医院的医技特长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传递给患者和家属。

综上所述,经过1年的电话随访,干预组病人在能否坚持服药、睡眠满意度、能否按时复诊、症状是否稳定、能否上班、出院后满意率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电话随访这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维持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稳定,改善病人服药依从性[5],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提高病人和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于改善护患关系,实现人文关怀和全程护理服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3.

[2]杨瑛英,张丽华.心血管病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5,4(1):70.

[3]朱秋明.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优势及影响因素[J].浙江临床医学.2005,7(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