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结构,影响及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结构,影响及前景

张丽君

安徽国元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已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现代国家金融体系。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社会融资结构、证券市场结构以及影子银行结构,测度国家现代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金融机构贷款与债券市场对相关行业的促进具有一定协同作用,股票市场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金融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根据目前金融体系的结构、影响,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将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网络化以及国际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现代金融;体系结构;影响前景

1现代金融体系的结构

新中国金融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的金融机构是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1990年11月26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建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中国已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国家现代金融体系,

2现代金融体系的影响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行,金融业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实体经济。测度现代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影响程度,有利于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优化国家资源配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的国家现代金融体系。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三个特点:

金融机构贷款与债券市场对相关行业的促进具有一定协同作用。换言之,主要受贷款支持的行业在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时更倾向于债券市场,这类行业主要以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为代表。

股票市场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虽然相对于贷款与债券,工业产值的增长与股票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一些,但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则是与股票市场相对独立的实体经济部门。

金融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服务业增加值一直都与金融体系各项指标保持高度相关,尤其是房地产业,一直都是受金融机构贷款与股票市场支持力度最大的行业。这主要是由第三产业的内在特性所决定的,由于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因此更需要通过资金的有效融通与运转来创造财富,实现行业自身的价值。

3现代金融体系的前景

作为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晴雨表,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未来的前景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根据前文对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结构、影响的分析,可以分析出未来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将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网络化以及国际化三个方面。

3.1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是未来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坚持市场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国家金融领域改革的大趋势。未来金融信息化建设、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推进等都建立在金融体系市场化的基础之上。金融体系的市场化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二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都建立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上。传统的金融体系之所以将商业银行作为主体,主要是由于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幅度削减了交易成本。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高交易量,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得以实现飞跃。金融体系市场化的第二个层次是,要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这包括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放松金融管制等一系列相关措施,其中以利率市场化最具有代表性。中央银行将利率决策权下放,由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其利率水平,就可以发挥金融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实现利率管理、传导与结构的市场化。目前,中国已于2013年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一方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贷款利率,通过利差的扩大增强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被赋予更大自主权的情况下,银行会实施更为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提升信贷质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2金融体系的网络化是未来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亮点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体系网络化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目前其在中国的发展程度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成为金融领域的热点。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随着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盈余资金量增长迅速,加上网络普及程度的提升,丰富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开启了便捷迅速、成本低廉的交易模式,互联网上的融资开始快速崛起,已达到不容忽视的规模。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创新将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业态的结合将开辟网络金融的新纪元。当前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都参与了金融体系的网络化,共同组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格局。金融机构的网络化是指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业务的涌现减少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提升了金融业的服务水平。网上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早期网络建设的成果,业务规模逐年上升,但是与其他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相比,其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网上银行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不但为银行降低了服务成本,还为客户节约了时间成本,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让渡价值与增值服务,实现了互利双赢的目标。总之,非金融机构的网络化围绕的是融资民主化这一核心,即让普通民众也能够参与借贷、股权融资等金融活动。非金融机构的网络化与金融机构的网络化不是处于彼此冲突的对立面,二者应当相辅相成,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共同营造和谐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3.3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是未来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核心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是经济活动的媒介,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与国际接轨,现代金融体系走向全球,实现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有鉴于此,中国早已启动金融国际化进程,但由于中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金融体系国际化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争取融入到全球金融体系之中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任务。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吸取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先进技术与发展经验,二是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去。其次,发达国家往往重视现代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虽然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但其技术含量较低,尚未成为金融业态主流。将来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应当紧密配合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清除国际金融市场间的信息传递障碍,采用大规模、高速度、低成本的金融交易处理技术,实现高效率的国际资本流动和交易清算。最后,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强。以本国经济实力为后盾,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依托强大的创新能力来满足贸易与投资国际化的需求,不断突破金融管制,创造垄断利润。创新能力正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通过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将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缩短金融国际化进程,使中国早日完成对现代金融业的改造。金融领域的创新关键在于思维的创新,通过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创新,未来中国也将不断涌现出新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全新载体以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动摇,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金融体制不再对全球金融市场起支配作用。一方面,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亟需一种符合本国国情,能够维护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正为中国金融体系走向全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启动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国际化进程,将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力波及全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三大步

骤依次是货币制度、银行贷款体系以及证券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已成为较为坚挺的硬通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其最终成为世界货币是中国货币制度迈向世界的关键。为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度,中国需要与更多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与主要贸易伙伴扩大协议范围。通过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提高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比重,使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对象,中国便能改变现有的世界货币分配格局,享受铸币税等国际货币红利,将中国的货币制度推向全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体系网络化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目前其在中国的发展程度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成为金融领域的热点。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随着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盈余资金量增长迅速,加上网络普及程度的提升,丰富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开启了便捷迅速、成本低廉的交易模式,互联网上的融资开始快速崛起,已达到不容忽视的规模。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创新将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业态的结合将开辟网络金融的新纪元。当前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都参与了金融体系的网络化,共同组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格局。

参考文献:

[1]丁骋骋:《百年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近代以来我国金融业三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4年第1期。

[2]翟伟丽:《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体系重构与资本市场变革》[J],《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第2期。

[3]周雪飞:《锻造现代金融体系,难在哪里》[J],《南风窗》2005年第10期。

[4]吴晓求:《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张丽君;身份证号码:34062119831112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