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

刘结清江凤茹徐韵琳

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

刘结清江凤茹徐韵琳

(花都区人民医院医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准备好全自动生化仪与人体血样标本,然后对仪器、厂家、合成、拓展不确定度进行测量。结果:①对各检测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与大小没有关系,重复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的测量结果所得到的不确定相同。②各检测指标不确定度的来源以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为主,不同指标各变异系数结果大小有所不同,针对同一指标来说批间变异与批内变异值有所不同,不同指标相应数据对比后得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影响临床化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对各指标不确定度进行观察分析,可判定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从而及时找出解决对策,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为临床判定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380-02

临床检验主要是指在获取人体标本之后,根据标本的实际特性从而对其给予赋值[1]。对标本各指标参数值进行观察,从而对人体的健康水平进行检验,临床检验是临床常见且常用的一种手段,可及时有效的对疾病做出判定[2]。为了保证疾病判定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是保证标本检验的指标标准,其中排除误差评定的到一种方法是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检验的准确度[3]。此次研究针对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下为详情报告。

1使用仪器与方法

1.1使用仪器

1.1仪器及试剂

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生化检验所需要的试剂;③人体血样标本;④ALT、CK、AST等指标。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1.2.1.1批内变异检测方法

检测标本为2个水平质控血清,对其重复进行20次测定,测定的时间在2h内,以免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的结果。利用双侧迪克逊检验法对批内变异指标进行检验。

1.2.1.2批内变异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从而计算出批间变异系数。

1.2.2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1.2.2.1仪器测定不确定度评价的方法

利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反复进行10次测定,在测定后对标准差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仪器不确定度。

1.2.2.2厂家检验仪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利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对仪器检定证书数据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计算,从而获取相应不确定度。

1.2.2.3将不确定进行合成

以分量合成的方法将得到的不确定度进行合成,以此得到不确定度。

1.2.2.4扩展不确定度

决定扩展不确定度的主要指标是k,将k与合成不确定度相乘,从而获取扩展不确定度。

1.3观察指标

(1)对比各检测指标重复性结果。(2)对比各检测指标的不确定度。

2结果

2.1各检测指标重复性结果的比较

由下表可知,对各检测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与大小没有关系,重复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的测量结果所得到的不确定相同。

2.2各检测指标的不确定度的比较

由下表可知,各检测指标不确定度的来源以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为主,不同指标各变异系数结果大小有所不同,针对同一指标来说批间变异与批内变异值有所不同,不同指标相应数据对比后得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讨论

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如仪器误差等,所以对于各指标来说产生误差是必然的。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可有效提高检验的精准度。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精准性主要依靠准确度表示,然而准确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但是对于真值来说是不能获知的,不同批次测定的结果也受到仪器精密度的影响,因此准确度不能表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经各不确定值可有效的反应出各指标的检测质量。不确定度的大小与指标监测的质量及准确性呈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不确定度越小那么检测质量越高,得到检测结果精准度就越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各指标重复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各检测指标重复测量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在重复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相同的。然而检测指标类型有所不同因此误差也有所不同[5]。在进行临床检验中,应确定误差的主要来源,从而控制或降低各指标误差率。有研究学者称[6],误差的主要来源为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主要为受到仪器分辨率的限制、标本采集方式错误、标本自身因素等。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对ALT、AST、TBi、TP及CK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比较发现,不同检测指标之间的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大小有所不同。批间变异较大时,应在批间变异的角度查找原因,从而分析出引起检测结果误差的原因,并及时找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不确定度分为两种,一种为A类,另一种为B类,针对这两种不确定度来说所评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A类不确定度可以使用统计学发放进行分析,经P值判定数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而B类不确定度是把各项信息与数据相结合,在共同作用下对各检测结果的精准度进行判定。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因采集样本不规范、保存时间过长等因素,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且这个问题在临床中一直是不能避免的,为了更好的提高检测精准度,应重视不确定度测量所得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采集血液标本在健侧肘静脉部位,在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等。

总而言之,影响临床化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对各指标不确定度进行观察分析,可判定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从而及时找出解决对策,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为临床判定疾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雒海强,周方满.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5):2376-2377.

[2]吴寒静.临床生化检验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18):76-76,77.

[3]李步任.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32(21):2984-2985.

[4]董永康.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0(18):68-68.

[5]郭倩丽.探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24):4961-4962.

[6]陆明海.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意义及实践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