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使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临床使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龙德华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使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临床应用甲硝唑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1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性别与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症状,并根据其不良反应进行安全用药,对比安全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130例患者中,男性占比41.5%,女性占比58.5%,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中,<16岁13例,17~29岁11例,30~39岁16例,40~59岁59例,>69岁31例,40~59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2)不良反应受损部位主要为皮肤、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安全用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皮肤的发生率为16.2%,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荨麻疹、瘙痒、皮疹、红肿、水肿等;消化道系统的发生率为13.8%,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神经系统的发生率为6.9%,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抑郁、惊厥等,有甚者会导致癫痫样发作;呼吸系统的发生率为10.0%,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烧、咳嗽、结膜炎、肺炎等;其他受损部位占比13.1%,使用甲硝唑的患者在经过安全用药指导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安全用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甲硝唑容易引起患者的皮肤、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部位损伤,其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用药时应严格遵循用药规则,确保安全、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使用;甲硝唑;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甲硝唑(metronidazole)又名灭滴灵,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有强大的灭杀滴虫作用及抗厌氧菌作用,在临床上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肠道、口腔、下呼吸道、皮肤、以及女性生殖系统等局部或者全身疾病,有时也用于治疗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等【1】。因其治疗效果显著、价格相对低廉及用药简单、方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应用甲硝唑诱发不良反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发生率正呈现出逐年上涨的发展趋势【2】。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临床应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根据其不良反应进行安全用药。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因甲硝唑引发不良反应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临床应用甲硝唑引发不良反应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历,其中男性54例,年龄为15岁~75岁,平均年龄(47.5±6.8)岁;女76例,年龄为18岁~79岁,平均(52.6±8.1)岁。所选患者均排除由于其原有疾病导致的不良反应,且在使用甲硝唑前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1.2方法

收集并整理患者的具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疾病类型、合并症等,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甲硝唑的用药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安全用药。具体如下:(1)提醒患者在使用甲硝唑前后不要饮用酒精或含酒精饮料等;(2)在临床上使用甲硝唑时应尽量选择饭后口服,对于必须静脉滴注的患者,在滴注甲硝唑前避免药物与含铝的针头或套管接触,静滴速度应减慢并且避免与其他药物一起滴注;(3)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应酌情减量服药,避免药物或者代谢物积蓄在体内,并检测其血药浓度;(4)使用甲硝唑时应注意剂量合适及疗程的选择;(5)应严格掌握甲硝唑的配伍禁忌,避免出现症状加重或副作用产生;(6)特别注意,不可同时口服和滴注甲硝唑【3】。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症状,观察所有使用甲硝唑患者安全用药前和安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130例患者中,男性占比41.5%(54/130),女性占比58.5%(76/130),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中,<16岁13例,17~29岁11例,30~39岁16例,40~59岁59例,>69岁31例,40~59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0%(59/13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2.2不良反应受损部位及其临床症状与安全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不良反应受损部位主要为皮肤、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安全用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皮肤的发生率为16.2%,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荨麻疹、瘙痒、皮疹、红肿、水肿等;消化道系统的发生率为13.8%,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神经系统的发生率为6.9%,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抑郁、惊厥等,有甚者会导致癫痫样发作;呼吸系统的发生率为10.0%,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烧、咳嗽、结膜炎、肺炎等;其他受损部位占比13.1%。详见表1。

由以上数据表格可看出,使用甲硝唑的患者在经过安全用药指导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安全用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甲硝唑药品在我国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因甲硝唑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频频发生【4】。统计数据显示,50%以上的住院患者均使用过甲硝唑药品,20%以上的甲硝唑使用者会出现不良反应。甲硝唑的不合理应用,将会造成患者体内各系统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病情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因甲硝唑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以女性居多,占比58.5%,分析原因,或与女性的抵抗力偏差,尤其是处于妊娠期或生理期的女性,其对药物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5】。年龄分布中,4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比69.2%,以40~59岁患者最多,占比45.4%,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中老年患者的抵抗力较弱,体内的药物不易被代谢与吸收,同时大多数中老年患者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通常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因此容易出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针对使用甲硝唑的患者给予安全用药指导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甲硝唑容易引起患者的皮肤、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部位损伤,其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用药时应严格遵循用药规则,确保安全、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参考文献:

[1]刘爱华.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140-141.

[2]余佳文,林能明,程斌,施亮.甲硝唑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8):1897-1898+1901.

[3]李瑞林,刘媛媛.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76-77.

[4]钟英.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84.

[5]李强,王丽.甲硝唑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413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09):1205-1206.

[6]杨杰,姜宝法.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6,(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