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关玉清

关玉清桓台县人民医院骨一科256400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综和护理方式减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日常防御,心理护理,体位干预,药物预防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2例患者经入院深入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骨科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此病发生率,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为血液在体内深静脉腔中无法正常凝结,从而把静脉管腔堵塞,致使静脉回流出现障碍,最终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病最严重的症状为血栓脱落后对血液动力学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将人体重要器质器官栓塞,形成肺栓塞或者脑血栓,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危险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场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在27~80岁之间,60例骨科疾病患者中包括股骨头坏死患者2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20例,盆骨骨折患者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30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例,合并呼吸疾病患者7例,27例患者有自身基础性疾病。

1.2预防护理方法

1.2.1日常预防:指导所有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脂,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食新鲜的瓜果蔬菜,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ml,保持排便通畅,减少患者因宿便压迫出现乙状结肠。禁止患者咳嗽憋气,避免将腹腔内压力增加,将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有效降低。

术后进行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护士指导家属做足踝被动运动,按摩腓肠肌,3-5分/次,3次/天。术后患者不能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趾屈背伸运动,起到舒缩小腿作用,使腓肠肌得到锻炼。旋转脚踝以上每个动作各做15秒,双下肢交替进行,每天4次。

1.2.2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因疾病困扰、经济压力等现实原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易怒、抑郁以及暴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根据患者实际心理情绪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精神紧张、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将患者心理压力情况有效消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易怒、暴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向患者讲解心态对疾病形成的原因,最大限度使患者乐观的配合护理治疗;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主动向上级报告,指导患者使用新型合作医疗等报销方式进行补助,减少患者后顾之忧。

1.2.3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及时翻身,帮助患者在病床上循序渐进的活动肢体根据患者肌体肌力以及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综合康复方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尽量不食用股静脉置管治疗,指导患者及时使用加压弹力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其中弹力袜的尺寸要合理,保证患者取得最佳的效果。如果患者下肢出现疼痛、肿胀等现象时,要辅导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将患者抬高30°,保证静脉回流,将血液组织情况减少。

1.2.4药物预防:对患者使用溶栓、抗凝类药物进行治疗,用药之前详细询问患者的各项情况,充分掌握抗凝类药物进行治疗,用药之前详细询问患者的各项情况,充分掌握抗凝类、溶栓类药物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过程的不良反应,预防突发性出血现象出现。对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充分监测,保证患者下肢血液浓度正常

1.3观察指标⑵:观察60例骨科疾病患者经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之后观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

2结果

60例患者经日常预防,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以及药物预防综合护理干预之后,我们对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后发现,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后3个月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经随访发现患者没有出现截肢以及功能障碍等病情。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状,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中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因此并在临床治疗中有较多并发症状,有研究指出1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引发肺栓塞,使患者在1h内死亡。这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次研究根据骨科疾病患者的特征使用针对性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需卧长=床休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及时更换体位,引导患者进行咳嗽以及呼吸练习,保证患者血液正常回流,增加血液流速。同时临床治疗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对待器质性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将患者水平衡、电解质平衡有效纠正,把患者血液粘稠度有效降低。

本次研究发现,经临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2例患者经入院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将本次结果与其他学者是是常规护理相对比后发现综合护理科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效降低,这对促进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骨科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此病发生率,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吴婷婷,王娇,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