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导弹火工品测试训练辅助装置设计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某导弹火工品测试训练辅助装置设计方案

崔积义高兴王汉军

(71939部队63分队济南250000)

摘要:为了满足某导弹火工品测试训练需要,提出一种训练辅助装置的设计方案,旨在弥补制式装备、器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该装置可解决火工品测试依赖制式装备、器材内容上训不全、训不精的问题。

关键词:火工品;测试;辅助装置

引言

火工品测试是对贮藏导弹定期维护保养和发射前检测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火工品测试检测数据指标多且危险系数高,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受制式训练器材配备数量少、不具备故障设置功能、需设置专用场地、频繁使用损耗寿命和购置费用大等方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操作人员训练水平的全面的提升。基于以上考虑,设计开发“某导弹火工品测试训练辅助装置”(以下简称辅助装置),用于弥补制式训练器材功能的不足,操作人员克服实装测试的心理障碍,提高装备保障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1.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1设计原则

辅助装置的设计遵循需求、技术可实现性、使用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等原则。能够满足操作人员训练,强化专业素质的需要。该辅助装置的操作使用维护要求与实弹测试和制式训练器材完全相一致,解决火工品相关装备训练、使用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1.2技术要求

1.2.1辅助装置检测数据符合导弹检测的X项正常测试技术指标要求;

1.2.2辅助装置能够根据训练和考核需求,对导弹的X项正常测试技术指标的任意一项或几项设置为故障指标,并且故障指标的数据测试范围可控;

1.2.3辅助装置要求体积要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便于训练的展开和撤收;

1.2.4辅助装置使用与制式训练器材或实弹完全一致的连接端口、测试电缆以及连接方式;

1.2.5辅助装置具有预防违规操作或误操作带来严重后果的措施,具有自身监控能力和报警功能。

1.2.6辅助装置要求故障少,寿命长,方便维护与维修。

2.设备组成和功能

2.1组成

主要由矩阵电阻、转换控制电路、测试端口、故障设置面板以及承载箱组成。根据火工品部分的内部电路和元件属于阻性器件的特点,查找需要测试的线路点,将部分移植的测试弹元器件连接到转换控制电路,将另一部分不便移植的电路和元件由矩阵电阻替代连接到转换控制电路。转换控制电路连接测试端口,通过火工品专业测试箱连接测试端口即可完成数据采集。

2.2工作过程

2.2.1查找标注测试线路。使用火工品测试盒、测试连接电缆和万用表等器材,按火工品测试要求将火工品测试盒和测试端口使用测试电缆连接好。根据火工品测试电阻的要求,对测试弹的X项正常测试指标的逐项指进行查找并做好相关标注。火工品测试盒转换至某一项测试位置,拔出火工品测试盒上的万用表插头,用准备器材中的万用表测试火工品测试盒上的万用表插座到实装导弹插座的导通号位置并标注清楚。

2.2.2连接与技术整合。把实装导弹插座的导通号标注点与导弹火工品测试对电阻的要求连接上对应的准确电阻便可。利用开关和可变电阻把实装导弹插座的导通号标注点与准确电阻和故障模拟电阻分别接入和断开。用于控制设置故障指标进行火工品测试操作训练和考核。

2.3基本功能

2.3.1测试训练功能。为达到操作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使训练操作感觉逼真,设计上,辅助装置具有相应的与实装一致的链接端口和操作环境,可是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测试仪器的使用技能。

2.3.2故障设置功能。故障设置面板能模拟导弹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存储或长途运输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模拟的各种故障通过转换控制电路实现,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提示。

2.3.3考核评价功能。辅助装置具有训练课目设置、和训练考评的功能。可针对操作人员的训练水平区分层次,设置进阶考核。

3.技术特点和实用性

3.1采用矩阵电阻转换电路,利用成熟整合和实验改进而成,性能稳定,可靠耐用。

3.2装置的训练内容、测试方法、数据指标和实装导弹完全一致,可与制式训练器材轮换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3能够根据训练考核需要设置故障指标,可增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

3.4利用导弹火工品测试模拟训练装置训练,可克服操作员训练时的心理压力,避免训练中因误操作而导致电雷管爆炸和损坏装备等训练事故的发生。

结论

某导弹火工品测试训练辅助装置通过各种故障指标的模拟和输出,弥补制式测试训练器材无故障设置功能等短板,解决了操作人员在兵器操作、火工品测试数据的分析判定、维护保养以及使用方法等课目内容上训不全、训不精的问题,能够使操作人员较快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新主.火工品实验与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夏建才主.火工品制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王玉玲.炸药与火工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