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谈作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苏爱香

苏爱香

(长葛市五中,河南许昌461500)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讲到:“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从魏巍的创作经验中我们可以懂得,把很多的素材堆积在一起,并不能组成一篇好文章。那么怎样才能让素材“活”起来,进而构成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呢?

一、详略得当精选素材

当一个话题涉及多个素材时,我们就要考虑详略问题了。所谓详写,就是把能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略写,就是把那些虽与中心有关联,但没必要详写的,可以进行有目的概述。一部分学生常常把熟悉的、感兴趣的详写;不熟悉的、兴趣不大的略写,完全抛开了主题的需要。针对详略的安排,需注意:详写部分并非越详越好,使重点内容得到突出即可,否则就是画蛇添足;而略写部分也并非越略越好,太过简单,则会显得草率。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为我们在选材的详略上做出了表率,他选取“假打真爱、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歌、看老师写字、排除纠纷和梦里寻师”七件事,前五件与主题关系不太密切是略写,后两件能表现师生间那种震动心灵的情感就详写。这样详略得当,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教师爱孩子的主题。

二、多个角度活用素材

《两小儿辩日》文中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依据是早上的太阳大而中午小,另一小孩认为太阳中午时离人近,依据是早上凉而中午热。一个凭借的是视觉,一个凭借的是触觉,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由此可见,要想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需从多方面了解它。写作也是这样,应该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然后筛选,进而合理搭配,才可以更好地凸显主题,创作出满意之作。作家吴晗《谈骨气》一文的选材也值得我们借鉴,为了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话从三个角度阐释有骨气的表现,然后引用文天祥、嗟者、闻一多的事例,用事实多角度论证了文中的论点。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篇文章,同样是多个角度,作者采用菊的隐逸避世正面衬托,牡丹的贪图富贵反面衬托,来突出自己洁身自好的特点。由此可见,多角度选材,并有效组织材料,才能够使文章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突出。

三、生活细节丰富素材

从生活中选取素材,选取身边熟悉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自己所经历的独特的小事、趣事,由于有真切的感受,这些材料最能写出真情实感,也最能感动人、最能唤起情感的共鸣,我们从中得到的体验感悟也是真实而独特的。如: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我摔碎东西或在外打架回来,您总能宽恕我;而当我的成绩稍稍考差了一点,您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狠狠责备我一顿。我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我拿着沾满辛勤汗水的成绩单回来,您总不满足地说:“唉,又考这么差。”看着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却得不到您的认同。父亲哟,您可知什么叫“伤心欲绝”吗?为什么您如此慷慨地满足我的物质需求,却如此吝啬给我以精神安慰。(吴启森《父亲你沉甸甸的企盼》)小作者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真切地展示了父亲那种望子成龙的企盼。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父亲的形象如在眼前,是那么生动形象,令人难以忘怀,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父亲那份深深的爱。

四、现成材料转化素材

材料作文在如今的考卷中也占有相当的分量,面对同一则材料,写出的内容却千差万别,水平也高低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不同的同学对材料的认识不同,构思不同,相应的剪裁手法也不同,效果当然也不一样。那些写作成功的同学是怎样巧妙地运用素材的呢?可以根据材料让情节转化再现,让所写之景有声有色,所写之人有情有欲,所写之事有根有据。这就需要我们细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我们有了足够的阅历后,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我们遇到对应的题目,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情景再现,当然成竹在胸了。

五、合理联想生成素材

当手边的材料与要表达的主题不一致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用上我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了,因为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上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让所给材料和要表达的主题产生联系,实在联系不上,可用上“如果、假如”等字眼,达到理顺章也成的目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自己要看淳朴善良的人,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这样,通过联想达成自己的愿望,耐人寻味。

六、陈旧材料翻新素材

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有些材料早已成为经典。如果照搬会落入俗套,只有改换角度,才会使它焕发出活力,如何在暗合主旨的基础上写出新意来呢?以“植树造林”的话题为例,如果文章体现的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则很老套。如能写出培养劳动习惯,锻炼能力的角度,就有些新意了。如能想到“种下希望”“建立责任”之类的意境则更是佳作。

有人曾这样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安放灵魂的血肉之躯。这个比喻恰当地说明素材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除了平时要多多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事情,积累生动的素材外,还要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巧”选择,灵活地运用,假以时日,厚积薄发,这样离妙笔生花的境界就不远了。